2012年11月11日 星期日

台灣債,淹腳目!─ 用債務買來的繁華與美夢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台灣債,淹腳目!─ 用債務買來的繁華與美夢

圖、文/ 劉育志



花錢是會讓人感到爽快的事情 (雖然爽快的時間可能很短暫)

如果手頭上突然出現一大筆錢可以花用,那是肯定會讓人加倍爽快。

近三十年來的台灣,或者可以說是全世界,都沉浸在美好的經濟榮景中。

短短幾十年間所出現的改變,早就超出了人們的想像,這一切像夢境一般的美好,卻是真真實實的存在。

我們身在其中,早就相信世界本該如此,也希望一切都會持續存在。

當經濟不再成長的時候,我們感到憤怒、挫折、沮喪。

但經濟是否能夠持續成長?甚至該不該持續成長?都是我們該停下腳步好好思考的問題。



故事的起頭,讓咱們先從一個小農村講起。

這個小農村裡住了約莫2,000人,在風調雨順的日子裡,生活絕對談不上奢華,但吃穿都不成問題。

在這個農村裡,每個人的存款都只有5,000元。加總起來村裡的總資產僅約1,000萬元,在這樣的狀況下,這個農村當然不會出現繁華的燈紅酒綠。

有一天,村子裡來了個銀行家,集合了村民,告訴他們金錢的妙用,和種種奢華的享受。更重要的,這位銀行家決定貸款給每一位村民。

不久後,每一位村民的戶頭裡都出現了一筆500萬元的貸款,整個農村便興奮地動了起來。

阿土伯找人起了棟樓房,小王買了氣派的賓士300,西水嬸進城挑了全套火辣的維多利亞的秘密,老李批了貨做起小生意,老趙全家族集資開了第一家公司,而在農村的角落悄悄出現了小酒家,整個農村好不熱鬧。繁華的景象如雨後春筍,一片欣欣向榮。

這個小小的農村的總資產,由原本的1,000萬元,突然暴增到1,000,000萬元,也就是100億元。如此龐大資金的流通,使得繁榮是可以預期,甚至是理所當然的事。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台灣曾經也是個這樣的小農村。

1960年,台灣有約1,100萬人,全體金融機構對民間的放款總額約100億元。

隨著經濟的進展,金融活動也越來越活躍。有一項重要的資源開始受到關注及開發,這個資源就是「貸款」。「貸款」其實就是「向未來借錢」。

1972年金融機構對民間的放款總額達到1,100億元,當時的人口為1,500萬。

1982年,也就是短短十年,放款總額達到10,700億元,當時的人口為1,800萬。

1995年,放款總額達到103,000億元,當時的人口為2,100萬。

幾乎每過一個十年,對民間的放款總額便增加10倍。

2011年,對民間的放款總額達到193,000億元,總放款金額達到241,000億元。

   

扣掉公司、企業、法人的貸款,單純的消費者貸款餘額在2012年為68,264億元。房屋貸款為最宗,其他還有信用卡、汽車貸款、消費性貸款…等。

   



向未來借錢,就能在短時間內取得大筆資金,真是非常好用的作法。

某種程度上,這也是在開採一種資源,開採一種叫做「未來」的資源。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向未來借到的錢,能夠推動多少經濟運轉呢?

這裡頭有個關鍵的因素,就是這堆貨幣流通的速度。

例如小李貸款買下一棟房子,建設公司又將款項付給水電工老賴,接著老賴向蔡董買了輛新的貨車小發財,幾天後蔡董帶小三上摩鐵,所以這筆錢的一部分又轉到摩鐵的老闆手中。貨幣流通的速度越快,就能創造更多的經濟活動。

存款的回轉次數就是評估貨幣流通的一種參考。在經濟活絡的年代,大家花錢的速度快,存款回轉次數一年還能達到130次。

可以想見,一年如果有5,000億元的貸款發生,就可能帶動大量的經濟活動。

再說,攢了十年存到的一百萬,和一個禮拜內拿到的一百萬,那一筆錢的流動速度會比較快呢? 

   



向未來借到大筆資金,這絕對是會讓人上癮的作法,從開採未來的三年、五年,甚至是二十、三十年的資源,也讓取得的資金越來越多。

簡單的遊戲規則,卻幾乎是神奇地點石成金,彷彿是憑空變出的鈔票讓人人都可以運用大筆資金,買房、買車、做生意,經濟情勢一片大好。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這麼爽的事情,會讓人上癮,更會讓更多的人起而效尤。

人人有錢花,生活越來越好,經濟也越來越火熱,真是偉大的美麗新世界啊。



大家期待經濟不斷成長,渴望擁有更多的錢。

但是,經濟有可能持續不斷的成長嗎?

這是一個相當有趣的問題。

回答這個問題時,需要探究一個根本的要件,「究竟是什麼支撐著經濟成長?」

回到稍早提到的小農村。本來這些村民的三餐就是簡單的肉燥飯、豆腐湯,一餐差不多30元就能搞定。

在經濟起飛之後,餐廳越開越多,漸漸的一頓飯的金額便成了100200、甚至300元。

放眼望去,滿街盡是琳瑯滿目的商品,無所不在的廣告。

人們所追求的不再只是溫飽這樣的基本需求,而開始想要更多、更好、更新、更貴、更奢華。

這時候,支撐經濟體運轉的叫做「慾望」。

一個人,兩隻腳,其實只需要一雙鞋。但是被巧妙誘發的慾望,讓人兒想要擁有五雙鞋、八雙鞋、甚至更多更多。

滿滿衣櫃的衣服、打造精美的首飾、買三千送三百的口號…

慾望正是推動經濟運轉的重要薪柴。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創造更多的慾望可以大肆享受,又能推動經濟,這不是兩全其美嗎?

可惜,世界不會這樣如我們所願的運轉下去。

當越來越多的人口享受越來越好甚至揮霍的生活,就代表需要消耗越來越多的能源與資源。

為了取得地球上有限的資源,也就必須付出越來越高的代價。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台灣這樣小小的經濟體,對整個世界的影響很有限。

能夠推動整個世界經濟的大咖,當然就是美國。

近二十年來,光是房地產貸款便成長了近 3兆美元。勢不可擋的龐大資金推動也撼動了全世界。

  



輕易取得的資金,又會追逐更多高度槓桿的投資(或投機)

這是場全世界共同參與的瘋狂盛會。原料、物料不再只是物品,而是可以賭博下注,可以炒作的標的。

此後,萬物飆漲。

原油的價格一飛衝天。

     



鐵礦的價格飆漲。





連黃豆的價格都飆漲數倍之多。

  



取得能源與資源的代價越來越高,物價自然會迅速上揚。

在公司而言,營運的成本提高,利潤空間受到壓縮,

在個人而言,薪水成長的幅度,肯定追不上物價。

這時候面臨的局面就是,「慾望依舊在,偏偏口袋沒有錢」。

仰賴燃燒慾望來驅動的經濟,開始停滯。

公司大筆的投資回不了本,人們的薪水不再成長,甚至失了業沒有收入。

可是,貸款所衍生出的大筆利息依舊追著人跑。

還不出錢的公司接連倒閉,還不出錢的人開始跑路。

像是一場狂歡之後,宿醉的頭痛猛烈襲來。

消費性貸款在2005年達到最高峰,隨之而來的幻滅,導致了許多的卡奴、債奴。本來的滿手鈔票,成了一場夢靨。

   



一場全球性的經濟盛會,誘發出無盡的慾望,讓市場火熱滾滾,但也招引出了始料未及的巨獸。

支撐經濟膨脹的泡泡接二連三的破滅,如海嘯般的金融風暴席捲全球,破產的人兒不計其數,連破產的國家都已經不是新鮮事。

  



小至個人靠著借貸取得大筆資金,嘗到了甜頭。大至國家當然也不會錯過。

二十多年來台灣中央政府債務未償餘額暴增為57倍,於2012年跨越五兆元。

  



無論政治立場為何,在舉債花錢的態度上,可是相當的一致。

債務未償餘額占GDP的比例不斷攀升。

  



當舉債額度瀕臨法定上限時,自然便有各種巧妙的變通手段。有意無意地規避債限,就成了標準作法。

規避債限的舉債幾乎成為常態。

紅色的部分是不列入債限的債務舉借。

    



借一大筆錢,花起來很暢快,還起來可就不開心囉。

中央政府每年用在償還公債本金和利息的金額不斷爬升,2011年,償還公債本金和利息的金額達到3,900億元,而關係到未來的經濟發展支出僅有2,100億元。

如同所有債奴的窘境一般,因為還不起錢,只好借新債還舊債,以債養債,利息越滾越多

   



近幾年來,中央政府的歲入約在16,000億元左右,這就好像收入固定的上班族,薪水不漲,要繳的錢卻越來越多。

  



借錢的時候沒考慮後果,還錢的時候就是噩夢一場。

接下來這幾年,需要償付的公共債務高得很驚人。

光是要還的本金就超過4,000億元,別忘了每年還有1,000億元的利息需要支付。

賺來的16,000億裏頭,有5,000-6,000億得用來還債。

換句話說,你我所繳的稅金,有接近1/3是用來還債,想要維持各項花費,勢必得繼續借錢。

這是飲鴆止渴,也是近年來政客拼命借錢的可怕下場。

    



方才提過,借錢揮霍是近年來的全球運動,也是造就經濟榮景的重要推手。

人民借錢,公司借錢,國家借更多錢。政府借的錢多,國民需要負擔的債務也多。

日本國民每人分到的債務超過80,000美金,美國國民平均得負擔35,000美元。 

   



圖中的咱們排最後面,在這場「比債大賽」中成績似乎還不錯。

但是,千萬別開心得太早。如果加計鉅額的潛藏負債,也是慘不忍睹呢。



放眼世界,希臘、義大利、西班牙、愛爾蘭...一顆又一顆即將引爆的金融炸彈正蠢蠢欲動。

無法可解,只能以債養債,苟延殘喘。

或許,由貪婪所成就的一切繁華與榮景,已經來到了臨界點。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沒有人希望這一切的繁華煙消雲散,但是不斷累積的貪婪,將會引爆真正的大規模毀滅武器,

上一波的金融海嘯,恐怕只是開胃小菜,

主食大餐才剛要上桌呢! 

  圖片來源:Depositphotos


後記:經濟是極其複雜的學問,這裡僅只是用較簡化、單純的角度來解讀。當然,誠摯地希望在十年之後,以上所述的一切,都可以被證明為一派胡言。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