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7日 星期五

《好奇頻道》白日夢能打造未來?

 

《好奇頻道》白日夢能打造未來?

文/劉育志、白映俞


我們之前提過「專心最幸福」,也曾提到「白日夢能幫助記憶形成」。接下來,我們來看看白日夢與未來的關係。


加州大學的學者發現,腦子裡出現的白日夢內容中有較大的比例是關於「未來」,而工作記憶較高的人會更容易產生「前瞻性的白日夢」,亦即計畫自己的目標與未來 。[1]

或許這就是一個為了協助個體生存的自動化設計,我們的腦子會傾向去思考、演繹未來,對周遭情勢做出想像、評估、判斷,事先預習或演練未來。

推理未來的能力雖然有助於生存,但也伴隨著其他的代價。我們所必須付出的是「情感上」的代價。




舉個例子來說,當大雄滿心期待地挑選禮物,計畫在情人節向小芳告白時,腦子裡可能會自動跑出許多個聲音,「小芳可能不喜歡這個顏色的項鍊。」、「在餐廳裡告白比較好?還是在公園裡告白比較好?」、「小芳會不會發給我『好人卡』?」、「小芳搞不好比較喜歡大牛…」、「小芳會不會從此不接我的電話?連朋友都當不成。」

曖昧的情愫就是如此的既酸苦又甜美。偏偏,諸多想像可能讓大雄越來越不安,越來越憂心,因而舉棋不定,甚至緊張到裹足不前,最後被自己想像出來的恐懼徹底擊退,完全放棄告白的計畫。


這些擔心、憂慮與不快樂,就是「演繹未來」所付出的代價

大腦自動推演出關於未來的好幾個劇本,雖然有助於評估情勢,卻也不可避免地會加深憂慮。況且,最終現實世界可能選擇了另一個意想不到的結局,讓這些想像中的劇本完全沒有出現。人們絞盡腦汁換來的卻是「自己嚇自己」的白忙一場,這種狀況其實隨處可見。雖然我們曉得「許多的恐懼都出於自己的想像」,但卻又會不可自拔地陷入這樣的循環之中。


那如果往好處推想會不會好一點呢?


讓我們回到大雄的例子,如果大雄努力往好處幻想,「小芳會愛死這個禮物。」、「小芳會開心地握住我的手,甚至親我…」、「小芳會吻我,甚至…」


結果呢?結果這些想像可能全部落空,因為有越高的期待,大雄會越加失落。無論是往好處想或往壞處想,想多了往往只會製造更多的煩惱


或許這樣的觀點恰好又可以呼應之前所提到的說法,「漫遊的心靈是不快樂的心靈」。


 


至於白日夢算不算「生活必需品」呢?下次再告訴大家囉。





[1]Baird B, Smallwood J, Schooler JW. Back to the future: autobiographical planning and the functionality of mind-wandering. Conscious Cogn. 2011 Dec;20(4):1604-11.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