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月13日 星期二

砍掉英文病歷,然後呢?


砍掉英文病歷,然後呢?


文/白映俞



這幾天好多人討論「病歷要不要中文化」,還看到投書支持病歷中文化的醫學生文章,讓我忍不住想到醫學生時代。





NEJM是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的縮寫,是本創刊已超過200年的重要醫學期刊。進入醫院後,生怕自己沒有知識,見習醫師們總要找來最新的「治療準則guideline」或是「回顧性論文review article」好好拜讀,最常找的就是NEJM。反正這就是神祖牌,醫師之間互相討論時若搬出「NEJM神祖牌」,聽起來地基就穩固許多,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在這種「念NEJM就是潮」的狀況下,我們都很認真地念著論文,期待三不五時能變身為「根據XX年的NEJM的XX研究,若@#$%則@#$」的知識魔人,狂電同學,能電學長姐或老師更好。


但知識就是這樣的,念了一篇、兩篇、三篇...又會聽到別人念了其他的,能琅琅上口「自己還不知道」的「重大醫學資訊」。我們這組見習醫師因此而非常焦慮地聚在一起,討論「該怎麼讓自己快速又大量地吸收英文論文」。


我們想到的,就是分享。


反正一本期刊那麼多論文,小林念A,阿強念B,老賈念C,都用自己的話記下重點,我們再自創本「Journal of Knowledge Exchange知識交換期刊」互相分享知識,就會非常有知識了。


在我們歡呼之前,阿杜說:「這樣我們這本期刊的縮寫是『JOKE』ㄟ...是個笑話ㄟ...」


我們的JOKE雜誌終究沒能成功出刊,但同學間總是維持著良好的讀書風氣及訊息互通,反正就是多念書,多看病人,如此而已,但生活已經是無比充實。


故事說到這裡,我想表達的是,醫學資訊的變化很快,參考資料無敵豐富,不用英文基本上是很難往前邁進的。



變成實習醫師後,就是第一線照顧病人的小小醫師。這時我們又發現,知識很重要,但常識更重要,溝通更重要。

溝通不是只是把英文字翻譯成中文字,否則這些儀器、療法、病名對病人及家屬仍然不具任何意義,仍是一堆聽不懂的話語。


曾聽一位外科醫師對家屬解釋直接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的差別,他是這麼說的:「把開刀想成坐飛機的話,你開腹腔鏡就像是去坐商務艙,直接開腹就是坐經濟艙。所以開腹腔鏡過程病人會比較舒服,但要花比較多錢,門檻也比較高,不是大家想開就能來開。啊如果飛機出事掉下去,坐哪個艙都一樣。」


這樣講通常家屬就能比較快了解到兩種開刀的好處、花費、條件、和死亡率等等,很容易懂。


所以,病歷上我們是否把「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或其簡寫「LA」改寫成「腹腔鏡闌尾切除手術」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怎麼跟病人及家屬解釋。(手術說明書、同意書是一定會寫中文的,別擔心。)


若醫師有時間的話,我想大家都想好好解釋避免糾紛,但若在與死神賽跑搶救生命當下,或是醫師的臨床負荷過重,永遠有好幾十人等著他解釋,醫師就更難長篇大論說到大家都懂了。


所以這時我要說的重點就是...請相信醫療專業,及正視醫療勞動人權,以維護病人安全。



大二去墾丁準備迎新活動時經過賣蜂蜜的店,老闆一個字、一招牌,沿途看過去就是「不、純、砍、頭」,我正心想:「有這麼嚴重嗎?賣個蜂蜜也要發毒誓啊?」同學就笑了出來...

「好可憐的蜜蜂啊!」同學邊笑邊說:「老闆亂加東西被客人舉發的話,蜜蜂就會被捉過來砍頭ㄟ!」


我才突然想到:「喔,對齁,他也沒說是誰被砍頭,是我自己錯以為是老闆本人了...想來還是蜜蜂被砍的機會大太多了。」


往後我又來回墾丁幾次,只要看到「不純砍頭」就會呆呆地想......誰知道有多少認真工作的小蜜蜂們被黑心老闆推去砍頭呢?這次砍了英文病歷,為的又是什麼呢?是為了引進大陸醫師無縫接軌,還是為了方便律師興訟告醫師?有誰知道英文病歷的黑心老闆是誰嗎?以下開放作答。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