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25日 星期五

搞不定的床事


搞不定的床事

文/ 劉育志

每天上午,加護病房都會非常忙碌,醫護人員得趕緊將病況較穩定的患者轉到普通病房,才有辦法收治下一批術後的新病人。

站在護理站咬著原子筆的邱醫師,一邊看白板,一邊抓頭,嘴裡喃喃自語:「開刀房需要5張床,病房需要2張床,急診需要3張床,但是今天只能轉4個病人出去……這要怎麼辦……」


見邱醫師一臉苦惱,路過的李醫師便熱心地幫忙出主意,「第三床看起來還算穩定,也沒有使用呼吸器,應該可以轉到普通病房吧。」那是位顱內出血的老先生,已經在加護病房裡住了3個多禮拜。

「唉,別提了,雖然沒有呼吸器,家屬也拒絕積極治療,但那卻是不折不夠的『鐵床』,根本動不了啊。」

「怎麼說?」

邱醫師苦笑道:「當初老先生昏迷不醒的時候,就被送進加護病房,不過經過一番討論後家屬決定拒絕插管、拒絕開刀、也拒絕急救,說要讓他安詳地走,這樣的想法大家都能夠理解。結果誰也沒料到原本迅速惡化、氣若游絲的老先生卻逐漸穩定下來,所以,我們便提議將老先生轉到普通病房。」大腦受創的患者倘若僥倖存活,通常會留下嚴重的後遺症,需要長期照顧。

邱醫師聳了聳肩,道:「一開始,他兒子表示自己做不了主,得回去和家人討論。接著就說,他們沒有經驗,不懂得該怎麼照顧,要先去學習觀摩。」

「到後來就直接表明拒絕轉出加護病房。」坐在一旁的護理師筱芳補充說道,「這樣實在很不好,明明只需要翻身、灌食、擦澡的患者,卻霸佔一張加護病房的床位。況且,家屬這種『只要加護,不要救』的要求實在很矛盾。」加護病房所耗用的資源往往是普通病房的好幾倍,目的是為了密集監控與積極治療,絕非充當免費的私人看護。

「他們都說普通病房的護理人員比較少,一個人得照顧十幾床,擔心轉出去會發生意外,還找了一堆議員、立委扛著『維護病患權益』的名號前來施壓。」

「欸,何必呢,這是打算住到什麼時候?」李醫師嘆了口氣。

「住一天算一天吧,反正住在加護病房幾乎免費,而且每天還可以跟保險公司請領5、6千塊甚至更高額理賠,誰會輕易放手。」邱醫師道:「轉到普通病房,不但理賠大大減少,還得自己花錢請看護,這麼一來一往差距很大呢。」

醫療保險存在的目的是為了補貼醫療費用,但是由於全民健保已經吸收掉絕大多數的醫療費用,使得保險理賠頓時成了一筆「收益」,而待在加護病房自然是「最明智」的選擇,誰在乎有人苦等無床、命在旦夕。

此時,護理站的電話響了起來,邱醫師接聽之後便發出一聲哀號,看來想要解決加護病房的「床事」,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務。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