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6日 星期四

打打殺殺的醫病糾葛

打打殺殺的醫病糾葛

文/ 劉育志

三天兩頭我們就會在報紙上看到醫療糾紛的消息,只要治療結果不符合期待,便會到醫院抬棺、撒冥紙、甚至拳打腳踢。有人說這是病患意識抬頭的結果,其實不然,醫師與病患的糾葛已經延續了千百年。

咱們先來看點輕鬆有趣的故事。《笑林廣記》是十八世紀末出版的笑話大全,裏頭有許多挖苦醫生的笑話,底下這則便是典型的醫療糾紛。

因為醫師在看診之後說不會有事,但患者卻一病不起,家屬當然是憤恨難平,於是派僕人去痛罵醫生。過了一會兒僕人回來了,家屬便問:「罵完了嗎?」僕人說:「沒有」家屬質問:「為什麼不罵呢?」僕人說:「那邊想要罵醫生、打醫生的人有一大堆,根本輪不到我呀!」

另外還有一位醫師的遭遇也頗為淒涼。因為患者死了,家屬便聚眾毒打,醫生只好跪地求饒,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雙方協議由醫師負責料理後事。但是,這位醫生家裡很窮,僱不起人手,只好找妻兒來幫忙。一家四口抬著棺木唉聲嘆氣,醫生感慨地說:「為人千萬不要學醫啊。」妻子跟著埋怨:「都是你害了老娘。」抬得很吃力的小兒子說:「頭重腳輕實在很難抬啊。」最後,大兒子也說話了,他說:「爹,以後醫人要挑瘦的醫啊。」

從這些故事就能曉得,所謂的「古人比較純樸、比較認命,所以醫生比較好當」,大概只是我們一廂情願的想像,當年追著醫生打的狀況應該不算罕見。

頒行於西元七世紀的《唐律疏議》明文規定:倘若醫師的處置不符合醫療常規而致人於死,處有期徒刑兩年半;若致人於傷,則另行論處;縱使不傷人,也得打60大板。他們所使用的「杖」長度為「三尺五寸」,打起來可是會皮開肉綻。

雖然官方的律法中對醫師的刑責有所規範,不過老百姓還是喜歡變身為「醫鬧」用暴力來解決。會形成這樣的風氣,或許和醫生的社會地位有關。千百年來,醫生的社會地位都相當低微,被視為「小道」、「賤工」,讀書人通常不屑為之。

出生於西元二世紀中葉的華佗千百年來被奉為醫師的代表性人物,然而根據《三國志》的記載,華佗「本作士人,以醫見業,意常自悔」,也就是身為讀書人卻以醫為業讓他頗為後悔;《後漢書》也描述華佗「為人性惡難得意,且恥以醫見業」。「恥以醫見業」的華佗後來卻成了醫界的代表,教人不禁莞爾,這老天爺真是太愛開人玩笑了。

另一位在歷史上備受推崇的名醫孫思邈在自己的書中寫得很明白:「朝野士庶,咸恥醫術之名,多教子弟,誦短文,構小冊,以求出身之道,醫治之術,闕而弗論。」顯然大家都期待藉著晉升仕途飛黃騰達,完全不把醫學放在眼裡。

由於醫生的地位卑微,會遭到謾罵、羞辱、毆打也就不是太令人意外。

不過,說實在話,發生醫療糾紛時受個三拳兩腳恐怕還算走運,畢竟因此而丟掉性命的可是大有人在。


死一個病人,殺一票醫生


西元870年,新婚不久的同昌公主患了一場重病。這位同昌公主是唐懿宗李漼的掌上明珠,深受寵愛,據說結婚時候的嫁妝,除了賜錢500萬貫之外,還有金麥銀米與令人目不暇給、多到難以計數的稀世珍寶,婚禮派頭堪稱空前絕後。唐代晚期整個帝國的稅收,一年僅900多萬貫錢,為了支應開銷還得舉債300多萬貫錢,財政非常拮据。身為皇帝的老子是否真的有辦法如此大手筆地拿出500萬貫錢來當嫁妝,我們不得而知,但是能夠確定的是唐懿宗對同昌公主真的是溺愛得一蹋糊塗。僥倖受到青睞而成為駙馬爺的韋保衡,也從默默無名的小官登上宰相大位。

同昌公主的老爹是皇帝,老公是宰相,突然發起病來大家可不敢怠慢。一開始,他們請術士作法要替公主治病,可是燒了香燭之後絲毫不見好轉,於是便召來御醫。御醫看同昌公主病得很重,狀況大大不妙,便開出了一道很特別的藥方,叫做「紅蜜白猿膏」,這道藥方在古籍中可說是絕無僅有。為何會開出這種從未在醫書上出現過的藥方呢?我們可以猜測當時御醫也許有兩個想法,第一個是想保住公主的命,第二個則是想保住自己的命。

首先紅蜜與白猿膏兩者皆相當罕見,在過去,罕見稀有的東西往往會被當成寶物,也會自行腦補賦予很多想像,要嘛拿來供奉收藏、要嘛拿來治病強身滋陰壯陽延年益壽。由於公主病得非常嚴重,所以御醫決定使用最珍貴的藥材,如此一來假使公主掛了,大家才會相信是天命使然而非御醫無能。另外,如此罕見的藥方得來不易,倘若連皇帝、宰相都弄不到藥材,那麼公主一命嗚呼時,就更不能怪罪御醫。

偏偏呀,皇宮的庫房裡什麼都有,紅蜜與白猿膏皆是外邦進獻的貢品,所以馬上就搬出來使用,可惜同昌公主依舊在幾天之後香消玉殞,年僅21歲。唐懿宗悲痛萬分,於是替公主診治的御醫們就倒了大霉成為遷怒洩憤的對象,二十多位有關連的醫師都給殺了,而醫師的親屬則有三百多位被打入大牢。

面對如此大規模的冤獄,朝中官員皆不敢發聲,最後宰相劉瞻自行上疏規諫。雖然劉瞻寫得頭頭是道,不過唐懿宗可是越看越生氣,旋即罷掉劉瞻官位,貶為荊南節度使。成為鰥夫的駙馬爺因為大權在握,更進一步將劉瞻貶為驩州司戶參軍,無辜下獄的老老少少恐怕凶多吉少。幸好,隔年唐懿宗宣布大赦天下,這場荒謬的冤獄總算落幕。


說話不中聽,砍!


醫生醫死人被殺頭也就罷了,偏偏有些醫生只是因為說話不中聽便一命嗚呼。

話說於西元七世紀初擁兵自重的高開道相當驍勇善戰,有一回他的臉頰中箭,於是找醫生來處理。醫生看完之後,道:「這箭刺太深了,不可以拔出來。」這樣的說法很合理,因為若將插入體內的刀箭直接拔出來,通常會造成無法控制的大出血,而危及性命。可是高開道才不管你這麼多,發起脾氣便把醫生給斬了,再找另一位醫生。第二位醫生看完之後,道:「若要把箭拔出來恐怕會很痛。」看來這位醫生應該是聽到風聲,所以不敢直接說不拔,而採用這種婉轉的說詞。但是高開道仍然不滿意這個答案,又把醫生給斬了。第三位醫生大概沒有其他的選擇,只能硬著頭皮動手,這箭果然刺得很深,最後還得鑿開骨頭才把箭鏃弄出來,史書上說高開道在手術過程照舊吃肉聽歌喝酒面不改色。

後面這幾句刻意吹噓英雄氣概的說詞當然不可信,因為臉頰被挖開一個大洞的患者想要直接吃飯喝酒恐怕有很大的困難,不過斬殺醫生這段事蹟應該不假,畢竟連天皇老子都敢反了,殺幾個說話不中聽的醫生實在沒什麼大不了呀。

由於醫師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不同,期待也不同,相處過程中自然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糾紛,該如何減少醫病之間的誤會與衝突呢?被尊為「醫神」的扁鵲在兩千多年前便曾說過「病有六不治」,告誡大家在行醫的時候要特別小心這幾種病人。

開門見山的第一項便是「驕恣不論於理」,像高開道這種蠻橫的土霸王肯定要敬而遠之,否則有理說不清,喀擦一聲就是腦袋落地。第二項不治為「輕身重財」,遇到要錢不要命之徒,縱是神仙也無能為力。第三項不治為「衣食不能適」,指的是不重視自己健康,生活沒有節度的患者,倘若天冷不穿衣,暴飲又暴食,搞壞身體只是遲早的事。第四項不治為「陰陽並,藏氣不定」,古人講究陰陽協調,否則會大禍臨頭。第五項不治為「形羸不能服藥」,過去沒有靜脈注射的藥物,當患者虛弱到無法服藥時,大概便沒有機會了。第六項不治為「信巫不信醫」,這一項非常中肯,對於喜歡喝符水、吃香灰、找乩童治病的患者千萬別貿然插手,以免雞同鴨講,牛頭對不上馬嘴。



眼看一、兩千多年過去了,如今的醫學早已大大改觀,但是醫病之間仍然充滿矛盾、糾紛連連。雖然砍殺醫生的案子較少,但是無視律法逕自打砸辱罵的狀況依舊稀鬆平常,實在令人唏噓不已。

最後,讓我們回到《笑林廣記》,用一則故事來當結尾。

話說有位醫生因為沒把病人救活所以被家屬綁走,他趁著夜裡脫困潛入水中逃跑。回到家時,醫生見到兒子正在研讀醫書,便說:「孩子啊,不用急著讀書,還是學游泳比較要緊啊!」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