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24日 星期三

手術藏鏡人


手術藏鏡人

文/ 劉育志

手術房外頭是寬敞的等候區,裡頭擺了許多張沙發,甚至還有按摩椅,但是大多數家屬都坐立不安,畢竟想到要動刀見血,心裡難免還是忐忑不安。

不過,這天下午我走過等候區時卻聽到了爽朗又熟悉的笑聲,定睛一看,原來是多年不見的小廖。我拿下口罩,走過去喊他。

寒暄過後,我指指開刀房,問:「你……在等人?」

「對啊,我太太來開刀。」

瞧他一派輕鬆,我猜道:「一切都很順利?」

「很順利!很順利!非常順利!」小廖豎起大拇指,道:「王主任實在厲害,動作有夠快。之前我去地下街吃午餐的時候,還在電梯遇到他,結果過沒多久就聽到廣播找我們來解釋病情。老教授有經驗就是不一樣。」

只要進過開刀房的人大概都曉得箇中奧妙,然而看他講得起勁,我就沒點破真相。

有些醫師的患者很多,一個開刀日會排上好幾台刀。想要消化所有的手術,當然不可能一台一台排隊進行。那該怎麼辦呢?仗著資格老,他們經常會同時占用兩間以上的手術室。既然沒有三頭六臂,便得請其他主治醫師或住院醫師上陣。

讓小廖讚不絕口的王主任亦是如此。經驗老到的他通常會謹慎小心,別要在手術過程中現身於會啟人疑竇的地方。手術接近尾聲時,接到通知的王主任會進手術室,套上無菌手術袍。

正常狀況下,穿上無菌手術袍後,醫護人員會將手擺在胸前,避免汙染。不過王主任繫好綁帶後,會直接蹲下身子拿起術中使用沾滿血水的紗布或棉墊在手上、身上抹一抹。因為本來就沒打算上手術檯,自然也就把刷手這步驟給省掉了。替自己的手術袍做好「裝飾」後,王主任便捧起檢體,前去跟家屬解釋。

長久以來,這樣的做法都被視為理所當然,但是家屬或患者本人恐怕無法欣然接受。

倘若「放刀給住院醫師」的出發點是「訓練」,那主治醫師確實到場指導應該是最基本的要求,如此才是名符其實的「教學」,也才能確保手術品質與安全。

至於「放刀給主治醫師」時,應該於事前明確告知家屬、患者,並取得同意。

動刀見血對任何人來說皆為重要大事,明白且貼心的告知與說明能夠增進醫病之間的信任,也能降低病患的不安與惶恐。相信這會是雙贏的小改變。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