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25日 星期四

淪為吹牛比賽的台灣燈會


淪為吹牛比賽的台灣燈會

文/ 劉育志

這十多年來台灣燈會儼然成了年度盛事,各個地方首長莫不卯足全力打造盛大非凡的燈會。

台灣燈會2007年的參觀人次為350萬,2011年倍增為800萬, 2012年更一舉突破千萬,喊出1170萬的新紀錄。2015年的燈會剛落幕,市政府便發布新聞稿宣稱參觀人次達到1375萬。

單看一篇新聞稿會覺得普天同慶,主辦單位大成功,施政能力備受肯定,但是把一連串數據串在一塊兒,就讓人不禁莞爾。短短幾年翻倍再翻倍的參觀人次彷彿成了「業績」,成了吹牛的標的。

有人會說這些數據很合理,因為一個「人」在參觀不同燈區時可能被重複計算好幾次,所以「人次」本來就會多很多。乍聽很有道理,可是新聞稿上又說,「1375萬賞燈人次創造120億元經濟產值」,這裡是以每人次消費870元來計算。如此算法顯然有灌水的嫌疑,因為一個人在參觀不同燈區時可能被重複計算,但他應該不會每個燈區皆重複消費870元。

「創造百億產值」通常被視為值得驕傲的政績,不過,由於沒有明確的證據,裡頭肯定有很大的操作空間。以2015年高雄燈會藝術節為例,主辦單位公布的數據大約是用每人次消費450元來計算,估算產值為20億元。而2014年中台灣元宵燈會,則是以每人次消費370元來計算,估算產值為13億元。

1950年代毛澤東為了「超英趕美」而提出「大躍進」,各地幹部為了迎合上意競相發布蒸蒸日上的好消息,聲稱種出來的黃豆像地瓜、芝麻賽玉米、一顆白菜500斤、甚至一畝田可以收成水稻13萬斤。但在欣欣向榮的表象之下,卻是餓殍遍野,死亡人數難以估計。

好大喜功、浮誇吹牛對人民而言絕非好事,何時官署才能放棄這種追逐數據的荒誕行徑,別再構築幻影一般的空中樓閣。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