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31日 星期日

《好奇頻道》G 點在哪裡?(18禁)


《好奇頻道》G點在哪裡?

文/ 白映俞、劉育志

感謝台南的陳皮梅陳小姐發問(笑~),今日《好奇頻道》要轉大人,勇敢地邁入「十八禁」領域,與大家一起打開潘朵拉的寶盒,一探G點的奧秘。

是的,今天的主題是「G點」。

2016年7月30日 星期六

第一賣冰 第二告醫生


第一賣冰 第二告醫生

文 / 劉育志

謝醫師個性活潑,向來都是開朗樂觀。這天下午,謝醫師走進辦公室的時候表情垂喪,異常的沉默。

他坐了下來,像只消了氣的皮球。

「怎麼啦?」我試探著問。

「又被告了……」謝醫師無力地回答。

2016年7月29日 星期五

醫院裡的鬼話


醫院裡的鬼話

文/ 劉育志

醫院裡有鬼話早就不是新鮮事了,這些鬼話有些很驚悚,有些很荒謬,最可怕的是醫院裡的鬼話,很多都是活人嘴裡說出來的。

我在還是學生的時候就已經認識恭寶三教授,上課時他總是天馬行空地講述對各種疾病、術式的「獨到見解」。他有一句很經典的名言就是,「教科書寫的全部都錯了!」雖然我們都覺得恭教授很臭屁,不過他可也是有幾把刷子,幾年來發表過不少學術論文,能成為教授也算實至名歸。

2016年7月28日 星期四

人肉調味料


人肉調味料

文/ 劉育志

這天下午,許醫師才走進辦公室便嚷嚷著:「破紀錄了!破紀錄了!今天救護車送了一個年輕人進來,他的下半身蓋滿紗布,我連忙靠過去。才走近一看,乖乖不得了,厚厚的紗布全給滲溼了,紅通通一片,超級慘烈。」

「哦?被砍了?」

2016年7月26日 星期二

動手術 回台灣


動手術 回台灣

文/ 劉育志


闌尾是一段連接於盲腸的管狀構造,因為細細長長,又是盲端,所以較容易發生阻塞。當闌尾阻塞時,便會造成闌尾炎。闌尾炎是相當常見的腹部急症,好發於1、20歲的年輕人。在症狀一開始,患者會覺得肚臍周圍悶悶的不舒服,食欲變差,甚至有噁心的感覺,漸漸的疼痛會越來越明顯,轉移到右下腹,且會伴隨發燒、腹膜炎,若不及時治療,症狀會迅速惡化。


江先生虛弱地躺在推床上,顯得相當疲累,床邊擺了幾個行李袋,顯然已經做好了住院的準備。


「哪邊最痛?」我問。江先生指了指右下腹。

女孩的煩惱


女孩的煩惱

文/ 劉育志

剛進到醫院工作的年輕女孩往往都是引人注目的焦點,佳譩便是這樣的女孩。她有一雙會笑的眼睛, 搭上高挑勻稱、玲瓏婀娜的身材,盤起了長髮更顯得朝氣。每次只要有她跟診,候診區的氣氛顯然都會和諧許多。

每一個上午,至少都會有三、四位患者在走進診間或離去之時刻意地發問:「小姐,你的名字是要怎麼唸啊?」

其實,那個字大家明明都會唸,不過也就是「有邊讀邊,沒邊讀中間。」

面對這些很明顯的搭訕,佳譩還是都會笑著回答:「就是有阿里山的那個『嘉義』啦!」

2016年7月23日 星期六

灑尿英雄救美人


灑尿英雄救美人

文/ 劉育志

「醫生,她的手被蜜蜂螫了。」王小姐在同學的簇擁下進到了急診室,手臂上纏了一條毛巾。

「什麼時候發生的?」我問。

「大約3個小時前。」王小姐一臉慘白,身邊同學們七嘴八舌地幫忙回答:「今天我們社團去爬山,結果出發沒多久就被蜜蜂螫了。因為距離醫院比較遠,所以我們有先進行急救。」

買福報 上天堂


買福報 上天堂

文/ 劉育志

「怎麼辦,我媽迷上了一個功德會。」護理師芯蕊滿臉憂愁地說。

「功德會到處都是,很多老人家都很喜歡。」李醫師道。

「不只是喜歡耶,她根本就是沉迷。」芯蕊道:「她剛開始接觸功德會時我覺得很不錯,反正退休之後閒著也是閒著,可以找點事情做。」

「本來以為去聽人家念經講道應該不會有什麼問題,我真是太天真了。」芯蕊道:「你一定無法想像,他們是在搞放生耶!」

2016年7月22日 星期五

《好奇頻道》鮮血的奇幻魔力


《好奇頻道》鮮血的奇幻魔力

文/ 白映俞、劉育志

經過了近兩千年的時光淘洗,羅馬大競技場如今依然穩穩地矗立在羅馬市中心,是吸引最多觀光客的古蹟之一。

站在偌大的競技舞台,回想電影「神鬼戰士」裡血腥格鬥的畫面,場內的廝殺搏鬥與場外五萬名觀眾的吶喊,在在令人感到血脈賁張。電影裡,淪落為奴隸的大將軍麥西莫斯,靠著格鬥技巧與統御能力在競技場上銳不可擋,在大獲全勝之後也讓全場觀眾瘋狂喝采。

不過,當真實的神鬼戰士在兩千年前上演時,並不會就此結束,後頭還有更刺激的!

2016年7月21日 星期四

文憑衛生紙


文憑衛生紙

文/ 劉育志

秋茹在幾個月前考取了護理師執照,進到醫院工作。手腳俐落的她能力很強,聽到她要離職的消息時,大家都很訝異。

「聽說你要走啦?」李醫師好奇地問。

「嗯。」秋茹點點頭。

「離職後有什麼計劃?」

2016年7月20日 星期三

開「假」的刀,治「真」的病?


開「假」的刀,治「真」的病?

文:白映俞劉育志


退化性關節炎是極為普遍的毛病,我們的長輩、鄰居、甚至是我們自己可能都有這樣的問題。


住在德州的柯林甘老先生是一位76歲的二戰退伍軍人,他的膝蓋已經痛了五年,只要走路就苦不堪言。在家醫科醫師的轉介下,柯林甘老先生找上骨科醫師布魯斯‧莫斯里(Bruce Moseley)解決他的困難。莫斯里醫師是個經驗豐富的骨科醫師,不但是火箭隊的醫師,還是美國男籃女籃國家代表隊的隨隊醫師。


「當我聽到他是火箭隊的醫師時,我就超愛他的啦。」柯林甘老先生表示:「手術已經是兩年前的事情了。我保證,從手術之後開始,我的膝蓋沒出過問題了。根本就像擁有全新的膝蓋一樣。」



2016年7月19日 星期二

教授叫床


教授叫床

文/ 劉育志

這是個在醫院裡流傳多年的故事,故事的主角是位赫赫有名的大教授,咱們姑且稱他為「孫教授」。

如同許多步入中年的男人一般,孫教授也是標準的「只剩一張嘴」。他的一張嘴可了不起,既可在課堂上講學說教,在電視上舌燦蓮花,還可以在手術台上「說一口好刀」。有時候他會負著雙手站在助手身後觀看進度,順便指點幾句;有時候他沒興致講評,也就拍拍大家的肩膀,說聲「辛苦了!」聊表心意。

2016年7月18日 星期一

台灣健保是全球C肝的救星


台灣健保是全球C肝的救星

文/ 劉育志

C型肝炎是非常棘手的慢性病,既無法用疫苗預防,又會於數年內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過去的藥物副作用較大,患者治療意願較低;如今,治療C型肝炎的新藥問世,不但大幅縮短療程,且能達到9成以上的治癒率,相對的治療費用也相當高昂,在美國,整個療程大約需要8萬至12萬美元。

為了照顧台灣超過50萬名C型肝炎患者,健保署已經宣布準備將C型肝炎新藥納入健保。繳納低廉保費即能使用高端新藥,不但是台灣人民的福氣,更將是全球C肝患者的福氣,因為只要取得任何一間大學的入學資格,便能順利到台灣「假就學真就醫」。

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你膿我膿


你膿我膿

文/ 白映俞

遇到一對很有趣的夫妻,太太長了包膿,需要開刀清瘡,但太太又怕進刀房,希望我在門診處理。

「沒有麻醉妳會很痛,這很大耶!可能一次清不乾淨。」我說。

「沒關係啦!我不要進開刀房!多來幾次就行了。」太太堅持。

「可是很痛的話妳會唉得很大聲,在外面候診的人都會以為我在欺負妳。」我說。(這種事我之前也做過,但患者唉第一聲我就後悔了...)

2016年7月16日 星期六

活得像恐怖片


活得像恐怖片

文/ 劉育志

替口腔癌患者換藥是件怵目驚心的差事,凡是待過腫瘤科病房的醫護人員都有這種令人難忘的經驗。嚴重的口腔癌將蔓延到臉頰、下顎或頸部,並潰爛穿孔,抽掉紗布後可以直接看到裏面的牙齒、舌頭、咽喉等構造,唾液與腐肉會發出陣陣惡臭,伴隨著血腥味飄散在空間狹小的病房裡久久不去。

這些患者沒辦法吃東西,得仰賴胃造瘻灌食。他們靠脖子上的氣切造口來呼吸,想說話時僅能發出一些難以辨識的氣音。

2016年7月15日 星期五

免洗阿喜


免洗阿喜

文/ 白映俞

在醫療法規中,開藥是醫師的責任,但大醫院中很多年長醫師不會使用電腦系統,患者人數又多,為了求快,是護理人員幫忙輸入藥物名稱的。

有次護理師阿喜負責輸入藥物,卻弄錯了,患者因而拿到了錯誤的藥物。幸好患者在服用前看了看藥物名稱,覺得不大對勁,拿回醫院詢問,沒吞下不需要吃的藥。

2016年7月13日 星期三

超音波 非萬能


超音波 非萬能

文/ 劉育志

婦產科診間算得上是醫院裡頭最溫馨的地方,接受產檢的婦女懷抱著期待新生命的喜悅,而陪伴前來的男士們經常是既興奮又緊張。

「最近有不舒服嗎?」沈醫師問。

「沒有,食慾都不錯。」王太太開心地說。

「那很好,不過要注意體重增加的幅度喔。」沈醫師稍作叮嚀後請她躺到診療床上,「我幫妳做個超音波。」

2016年7月12日 星期二

人人都有 電子狗鍊


人人都有 電子狗鍊

文/ 劉育志

科技的進步快得令人措手不及,從黑金剛大哥大、翻蓋機、滑蓋機到智慧型手機,竟然才經過了短短十幾年的時間。雖然我們在劇變的環境中長大,不過還是有人頗為念舊。我的同學老邱便可歸屬在「科技原始人」這一類。當同事們紛紛換上又酷又炫又潮的手機時,他的手機依然只能撥號和接聽,沒有音樂鈴聲,沒有照相功能,也沒有彩色螢幕;當同事們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時,他依舊是那支「智障型手機」。遇上無聊冗長的會議時,老邱也會低頭「滑手機」,不過主要是想了把螢幕擦乾淨。

前幾天下午,我在操場上慢跑的時候巧遇老邱。兩年不見,升任主治醫師的他雖然變胖了點,但是令我吃驚的不是他的體重,而是斜掛在身邊的平板電腦。

2016年7月11日 星期一

變性手術,扭轉鄉下小鎮命運


變性手術扭轉鄉下小鎮命運

文/ 白映俞、劉育志


「唉呀,我的朋友,今天怎麼會有空來找我啊?」史丹利‧拜博(Stanley Biber)醫師笑著問走進診間的女士:「有什麼需要幫忙的嗎?」


「拜博醫師好。」這位女士拉椅子坐了下來,有點侷促地道:「上次那位兔唇的孩子,經過你的手術後,現在看起來可是俊俏的很呢!」原來,這位女士是名社工,有時會轉介個案來讓拜博醫師開刀,兩人早已熟識,她對拜博醫師的手術技術相當推崇的。


「這次…」女士小心翼翼地詢問著:「是我自己想要開個刀,你願意幫我嗎?」


拜博醫師爽快地回答:「當然沒問題!你要開什麼刀?」


女士吸了口氣,緩緩地說:「我需要做變性手術。」

2016年7月10日 星期日

保護孩子的小腦袋



保護孩子的小腦袋

文/ 劉育志

小吳是班上最早結婚的人,早在進醫院實習之前女兒便呱呱墜地,展開充滿尿布、奶粉的忙亂生活。

開始當實習醫師後,因為經常需要留在醫院裡值班,小吳便將手機螢幕換上女兒的照片,手機鈴聲改成女兒的笑聲,每到睡覺時間也都不忘用手機視訊跟女兒親親說晚安。

「看你這麼愛小孩,應該很適合走小兒科。」我笑著道。

2016年7月9日 星期六

小學課本談醫糾,茲事體大!


小學課本談醫糾,茲事體大!

文/ 劉育志

最近由「康軒文教」出版的小學教科書受到許多醫事人員的關注,因為六下的「健康與體育」中有一課叫「醫療糾紛知多少」。

在醫療糾紛多如牛毛的年代,的確應該將醫療糾紛列入教科書,讓孩子認識了解。然而,該教材的部分內容可能需要調整。

2016年7月8日 星期五

車潮人潮 墮胎潮


車潮人潮 墮胎潮

文/ 劉育志

「今天是連假第一天,各地天氣晴朗非常適合出遊,高速公路已經湧現車潮……」電視新聞正播放著幾處觀光景點的畫面。

值班的小王和我坐在休息室裡,乾巴巴望著窗外的藍天白雲,嘆了口氣,自顧自地說:「春光無限好,只是在值班。」


2016年7月7日 星期四

怕醫師 更怕媽媽


怕醫師 更怕媽媽

文/ 劉育志

小恩今年5歲,穿著小短褲顯得很有朝氣。才剛走進診間,王太太便推了推小恩道:「說醫生好!」見到蒙著口罩的醫師,小恩顯得有點兒畏縮。

「說『醫生好』!」王太太又催了一次。遲疑了一會兒,小恩才囁囁嚅嚅地說:「醫生好……」

「坐好!」王太太沒等小恩坐上椅子,便開始講起:「他的膝蓋上次跌倒撞出了一個傷口,有帶來急診室縫,應該要拆線了。」

2016年7月6日 星期三

綠衣服記事


綠衣服記事


文/ 劉育志


時光總是匆匆,新一任的住院醫師又即將上工。學弟們懷抱著憧憬,對於外科醫師這樣的新身分既是興奮又滿滿緊張。


第一步,是一定要由開刀房來認識起。


領到了置物櫃的鑰匙,那是一份歸屬的感覺,終於要融入手術房這個世界。


換上屬於外科的綠衣服。容志志嘮叨,連怎麼穿綠衣服都要碎碎雜念。


褲頭的綁帶犯不著用外科打結的手法,只要會綁上蝴蝶結,像著個樣子,就行。


2016年7月5日 星期二

難道要餵病人吃香灰嗎?


難道要餵病人吃香灰嗎?

文 / 劉育志


凌晨二點半,王醫師被電話鈴吵醒,是來自急診室的緊急照會。如同過去無數個夜晚,王醫師披上外套前往醫院準備處理急性腹痛的病患。

那是一位八十多歲的老翁,躺在推床上氣息奄奄,因為意識模糊,只能發出斷斷續續的呻吟。陪在一旁的外籍看護比手畫腳,用極為有限的詞彙說著大家都搞不懂的病程。

2016年7月4日 星期一

靈異叫人鈴


靈異叫人鈴

文/ 劉育志

每天下午,蕭醫師都會巡視當天手術的患者,看看有沒有特別的問題。

「醫生,能不能跟護理站講一下,我床邊的叫人鈴壞掉了。」邱先生說,因為接受半身麻醉所以還得平躺好幾個小時。

蕭醫師點頭答應了之後走出病房,護理師佑姿正在走廊上準備點滴。

2016年7月3日 星期日

長生不老


長生不老


文/ 劉育志


賴先生是名能言善道的律師,但是,這10多年來他一句話也沒說過,就只是愣愣地躺在床上。

最後一次與人交談,是在自己的事務所裡。


他總是最後一個離開,獨自埋首在堆積如山的卷宗裡,所以直到隔天上午才被發現倒臥在辦公桌旁,昏迷不醒。

2016年7月2日 星期六

開過什麼刀


開過什麼刀

文/ 劉育志

腸阻塞是相當常見的腹部急症,原因有很多種,腸沾黏是其中之一。因此遇上腸阻塞的患者時,一定要問清楚過往接受過的手術病史。

腸阻塞發作起來患者會持續嘔吐,相當不舒服。

雖然說疾病不會挑時辰,但每到端午節,倒是腸阻塞盛行的高峰期。

2016年7月1日 星期五

扭轉產婦命運的鬥士


《好奇頻道》扭轉產婦命運的鬥士


文/ 劉育志、白映俞


「醫師,請你幫幫忙,讓我轉到第二分部吧。」大腹便便的婦女跪倒在地,眼淚撲簌簌地滾下。塞麥爾維斯(Ignaz Semmelweis,1818/7/1~1865/8/13)醫師無奈地看著淚光中透著恐懼的孕婦。


塞麥爾維斯任職於維也納綜合醫院產科第一分部,他非常了解孕婦的恐懼,因為在產科第一分部孕婦及新生兒的死亡率實在太高了,每五個孕婦進來生產,就會有一個回不了家,與剛出生的小娃兒天人永隔。甚至有婦女寧願在街上產子,也不要進產科第一分部。當時婦女心目中較理想的生產場所,是被分配到孕婦死亡率較低的產科第二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