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19日 星期六

「頭槌破石」當戰技,小心腦殘沒藥醫!


「頭槌破石」當戰技,小心腦殘沒藥醫!

文/ 劉育志


馬英九總統前往憲兵指揮部視導,俗稱「夜鷹」的憲兵特勤隊,特地表演迎賓戰舞與劈磚等戰技;表演戰舞隊員展現苦練出來的胸肌;戰技表演的隊員則是空手劈磚、以頭擊碎大理石【蘋果日報】。

這張將腦袋栽向大理石的相片實在令人印象深刻。



法律強制規定騎機車要戴安全帽,就是希望降低頭部外傷的發生率,因為頭部外傷經常會造成永久性傷害,甚至死亡或變成植物人,對個人、家庭、社會造成龐大的負擔。結果特戰部隊的長官竟然訓練部屬用頭撞大理石,然後叫來表演以娛樂長官!?

「用頭撞大理石」實在是極不可取的「戰技」。因為柔軟如豆腐的大腦極為脆弱,而且不會因為「鍛鍊」就變得比較「強壯」或「耐撞」,反覆強力撞擊只會讓大腦受損或出血。再說,現代化的戰爭應該沒有太多機會能夠仰賴「頭槌」來獲得勝利。

下方是顱內出血的電腦斷層影像,任何出血都將造成不可逆的傷害。動手術移除血塊的目的只是為了保命,損壞的大腦完全無法修復。

是的,大腦傷殘至今依然無藥可醫。



從什麼樣的高度摔下來可能造成顱內出血呢?究竟是一層樓?兩層樓?還是101層樓?


其實不用太高,醫學上從超過一公尺的高度墜落就已經被稱為「高能量頭部外傷」,需要非常小心。



憲兵弟兄在頭槌破石前還向上躍起,刻意頭下腳上,以頭著地,危險不言可喻。特戰部隊的成員皆是難能可貴的精銳,命令這些年輕人用頭去撞石頭,把腦袋撞壞了可是莫大的損失。

有人說:「你不懂啦,頭槌本來就是格鬥技巧之一。」

這樣說也沒錯,但是用自己要害攻擊敵人的時機應該是生死交關的緊急狀態,而不是用來當作娛興節目的表演。

千萬不要天真地以為年輕力壯會比較「耐打」、「耐撞」,因為顱內出血是不分年齡的。

2013年,17歲的印尼拳擊手在爭奪印尼全國最羽量級冠軍賽中倒地不起,死於顱內出血。戴著拳擊手套都能讓人顱內出血,遑論直接以頭擊石。



22歲的日本拳擊手伊禮喜洋於比賽後昏倒在更衣室,雖送往醫院急救,但是因為嚴重的顱內出血,於九日後死亡。他是日本日本拳擊委員會成立後第30個喪命於場上的拳擊手。

截至2010年,全世界查得到的紀錄中有超過1,600位拳擊手死於拳擊場上,而真實數據恐怕數倍於此。就算沒死,反覆受到頭部外傷將讓大腦功能逐漸退化,稱為「拳擊手失智症(Dementia pugilistica)」。

話雖如此,如果硬要舉出將「頭槌破石」列入戰技訓練的國家也不是沒有,讓咱們來瞧瞧。

赫!赤膊戰士排排站連環頭槌破石,超威風的!



這是「頭槌破石」進階版,還拿大榔頭來敲。



不只有頭槌,也有「肉體折鋼筋」的演出。



「胸口碎大石」屬於基本款,注意看這位大叔還是躺在碎玻璃瓶上呦!



再來是「亂棒打大叔」,一聲令下只剩下滿地斷棒。



這位大叔負責的是「骨頭比斧頭硬」的表演。



想必大家都已經猜到了,坐在場邊看表演的人正是金大哥。

請問有多少人會認為北韓士兵的搏命演出能夠稱做堅強、榮耀、忠貞、英勇的表現?



看完強悍的北韓大叔,最後來瞧瞧美軍的宣導海報。他們告訴士官兵,隨時隨地都要小心做好防護,避免頭部外傷,這不是懦弱,而是因為頭部外傷的後遺症實在非常多。



美國國防部規定,當士兵發生輕微的頭部外傷,需要暫停勤務,給予24小時的休息時間。發生第二次輕微頭部外傷時,便需要免除體能活動一周。發生第三次輕微頭部外傷的時候,便需要接受神經科醫師診察,評估是否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或處置。

另外,若有爆炸發生在方圓五十公尺的範圍內 (約半個足球場),士兵便會被撤出戰場給予至少24小時的休息時間並進行檢查,對於頭部外傷的重視可見一斑,他們當然不會把「頭槌大理石」列為戰技。

請問美軍的戰力有因此而減弱嗎?

有人說子彈打完的時候,還是要靠肉搏啊。欸,槍砲彈藥已經主宰戰場一、兩百年,沒子彈的一方想靠頭槌逆轉勝恐怕沒那麼容易。



長官應該重視部屬的性命,而官兵應當拒絕「頭槌大理石」如此荒謬的訓練或表演。將這種表演視為勇氣的展現更是愚不可及的想法,用腦袋撞大理石只會撞成腦袋秀逗,而不會撞出英勇戰士。承平時候就把腦袋撞壞了,還能夠上戰場嗎?

訓練意志力、展現戰技的方法有很多,實在不需要選用最荒謬的這一種。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