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醫停看聽 留意小眉角
文/ 劉育志
「開戰!」老邱在群組裡丟了一則訊息。
「出了什麼事?」我問。
「我們都把離職單丟出去了。」
「哦?」
「院方覺得急診醫師是虧錢貨,打算縮減急診醫師的編制。既然這麼惹人嫌,我們決定自己走!」老邱肯定連打字都很用力。
千里之外(下)
文/ 白映俞
(承上集)
當晚他們投宿於B&B,沈靜嵐不到九點就爬上床。睡夢中已過世的姊姊穿了一身湖水藍,神清氣爽地出現在面前。靜嵐跳起來抱著她,說:「妳看起來好棒喔!」姊姊笑笑地回答:「本來就一直都很好啊!」靜嵐用力地邊笑邊哭,因為太過驚喜而醒了過來。
靜嵐滑開手機,發現時間是半夜一點,她仍流著眼淚,但卻感到前所未有的放鬆,甚至有點愉悅與滿足。
千里之外(上)
文/ 白映俞
「晨琍,告訴妳喔,我不回去了。」
早上七點半剛交完班,手機噹了一聲,林晨琍低頭看到這則訊息。
「什麼?等我。我用桌機和妳聊比較快。」
林晨琍平日不常滑手機,不習慣用手機打字,需要與人通訊息時就快步走到辦公室打開電腦。找到學妹靜嵐傳來的訊息後,林晨琍輸入:「嘿!是『不回去』還是『回不去』?」
靜嵐馬上傳送一張帶眼淚的超級大笑臉過來,接著寫道:「學姊還是這麼科學!我還以為這兩種說法都一樣呢!反正啊,九月我不回台灣了。」
走過鬼門關
文/ 劉育志
「劉醫師早!」老先生在診間門口精神飽滿地問好,他走路速度較慢,不過走得很穩。大多數時候有家人陪他到醫院,但是偶爾老先生也能自己來看診。
「我每天早上都去運動,然後找朋友泡茶下棋,下午再到公園散步。」老先生顯然對目前的生活相當滿意。瞧他活力充沛的模樣,外人恐怕料想不到他曾經在鬼門關口繞了一圈。
手術藏鏡人
文/ 劉育志
手術房外頭是寬敞的等候區,裡頭擺了許多張沙發,甚至還有按摩椅,但是大多數家屬都坐立不安,畢竟想到要動刀見血,心裡難免還是忐忑不安。
不過,這天下午我走過等候區時卻聽到了爽朗又熟悉的笑聲,定睛一看,原來是多年不見的小廖。我拿下口罩,走過去喊他。
寒暄過後,我指指開刀房,問:「你……在等人?」
意想不到的解藥(下)
文/ 白映俞
(承上集)
駱君偉摔門離去,不知所措的楊維奐在沙發上窩了一晚。
隔日一大早,駱君偉準時出現在楊維奐家門口,手上提著她最愛的牛肉湯早餐,淡淡說了句:「對不起,但是我真的太愛妳了。」
昏昏沉沉的楊維奐說服自己原諒了他,兩人再也不曾談過這段變調的插曲。
大半年後,楊維奐開心地拿到書卷獎,駱君偉得知後就拖著楊維奐的頭去撞牆,大罵:「妳到底跟那些學長感情多好?為什麼人家給妳這麼高的分數?」
意想不到的解藥(上)
文/ 白映俞
「楊醫師!你先看一下這個病人。」護理師黑皮叫住剛吃完午餐回到外科急診診間的楊維奐,將一個綠色版夾塞到她手中。
楊維奐低頭望著檢傷單,不解地問:「這病人怎麼會掛外科?」
黑皮繼續掰開玻璃小瓶,抽取藥液,頭也沒抬地回答:「病人要求掛外科,你先去看看。」楊維奐聳聳肩走向診療區。
「你好,顏婷芷嗎?請問妳哪裡不舒服?」
Hello!我是劉育志醫師,我和一群醫護人員共同成立了「照護線上」,希望傳遞專業、高品質的健康資訊。「照護線上」邀集專科醫師群撰稿,針對各種常見的困惑一一破解!別再看那些在網路流傳、連署名都沒有的文章,「照護線上」是您的最佳選擇。已經有超過51萬人加入「照護線上LINE@」,千萬別錯過。
「照護地圖快搜」可以迅速找到全台灣的診所、藥局,有沒有看診一目了然,再也不用擔心周末會找不到醫生。
另外還有許多實用的功能會陸續開放,敬請期待呦!
在候診區叫囂
文/ 劉育志
前些日子我去掛了老同事周醫師的門診,投入預約單後便坐在走廊上等候。我的號碼是12號,不算多,但是根據我對周醫師的了解,估計至少要等一個半小時,於是便拿出預先準備的書來看。
有位中年男子一直在旁邊踱步,頻頻望向燈號,顯得很不耐煩。不久後,中年男子在我身邊坐了下來。
「年輕人,你也來看病喔?」中年男子問。
中意的死法
文/ 劉育志
「醫生,他已經吐好幾天了,吃什麼就吐什麼,不吃照樣吐。」邱先生指著斜躺在急診推床上的老先生說。
「吐出來的東西是什麼顏色?」我的眼睛瞥向老先生的腹部。
「一開始是墨綠色,後來變成土黃色,很混濁。」
「有排便嗎?」
「好像沒有。」
「肚子開過刀嗎?」
電話談病情,萬萬不可
文 / 劉育志
「您好,這裡是外科門診。」護理師婉琳接起電話朝氣蓬勃地說。
「喔,好,你等我一下。」婉琳用肩膀夾住話筒,搖搖滑鼠讓螢幕保護程式消失,接著問:「請問病歷號碼是?」
「5……7……1……5……」婉琳一邊複誦,一邊敲著鍵盤。
「你在幹嘛?」我招招手,用無聲的嘴型問。
治癌秘方,能吃不能吃?
文 / 劉育志
張醫師的看診步調不疾不徐,他總是會耐心地回答解說,不過這天下午,他的好性子差點兒就被磨光了。
「醫生,我的咳嗽已經快好了,不用開藥給我。」趙女士一屁股坐了下來,「我實在不太敢吃藥。」
「還有其他症狀嗎?」張醫師問。
(續上集)
「她哭得歇斯底里時,不慎跌倒,立刻血流如注,我只好請你來幫忙。」高景崧一臉喪氣,說:「後來我真的幫她出了那筆錢。唉,一步錯,步步錯,早知道就要守住底線……」
陸永昕好奇地問:「她老公的態度呢?」
「那是別人的老公,女主角是小三。因為男方要求小三證明孩子是他的,他才要負責,兩人鬧得很僵。」
陸永昕靈光一閃,道:「所以驗唐氏症是幌子,她根本是想凹你幫她做產前親子鑑定?」
現實,與曾經熱血的青春(一)
文/白映俞
陸永昕醫師扯掉腰間綁帶,脫去刷手服與手套,不過兩隻眼睛仍牢牢盯著正在替傷口蓋上紗布的住院醫師。陸永昕對手術過程一絲不苟,連固定紗布的膠帶長度,都必須控制在0.3公分的誤差範圍內。
等待患者甦醒的麻醉科醫師阿泰看陸永昕又準備要開口碎碎念,便先發制人開口問:「陸醫師,你看過奇異博士了嗎?」
人死不說話(下)
文/ 白映俞
續上集
「血壓掉很快,再叫血回來。」麻醉科醫師的語氣急迫:「趕快先掛兩袋紅血球上去。」
吳仲舒試著大吼與尖叫:「看吧!你們救不了這個人的。他比我更該死!」
顯然沒有人聽見。
吳仲舒強烈懷念起自己的肉身。
返回十號手術房前,吳仲舒經過八號房門口,發現裡面一片明亮,剛剛在十房的主刀醫師獨自坐在裏頭,面前放了盆東西。
「咦,這就是我的肝臟嗎?」吳仲舒湊到一旁觀察,見主刀醫師拿著小銳剪與鑷子,慢慢地修剪肝臟底部看似堅韌的組織,神情專注。
「還要再整理一會兒才有辦法移植。」吳仲舒不禁想:「外科醫師好孤獨,三更半夜自個兒坐在這裡捧著肝臟……」
外頭傳來病床挪動的聲音,吳仲舒忍不住跟了過去,進到四號手術房。
人死不說話(上)
文/ 白映俞
「我怎麼會在這裡?」
四小時過去,吳仲舒仍感到脫離現實。
而現實是,沒人察覺到他的存在。
加護病房內護理人員忙著抽痰、倒尿、寫紀錄,吳仲舒看見主護輕手輕腳地替自己蓋上棉被,於耳邊低聲細語,像安慰般緩緩拍著肩膀,突然有種想哭的衝動。
但他哭不出聲,也不曉得該怎麼哭,更沒聽到主護叮嚀的話語。
這時吳仲舒早已脫離躺在病床的身體了。
粉紅乳暈在何方?
文/ 劉育志
因為看診需要,醫師經常得在診間請患者解開衣服,不過遇上患者家屬主動袒胸露乳,可還真是頭一遭。
「張小姐,你好。」我望著眼前的年輕女孩。
女孩十六、七歲年紀,身上穿著高中制服。她避開我的眼神,默不作聲。
「有什麼不舒服嗎?」我問。
下半身的下半生(二)
文/ 白映俞
閱讀前文
做完檢查,王德望被推回急診觀察區時,看見一個熟悉的身影。
「媽,你來了。」王德望說。
「你沒某、沒囝,老爸又死了,我不來誰會來?」母親劈哩啪啦抱怨了一大串:「護士說你去做檢查?你來這麼久怎麼才剛做檢查?你沒說你在趕時間嗎?」
「我兩隻腳不能動,哪裡都去不了,趕有什麼用!」王德望心裡嘀咕,但沒說出口,他知道這句話對那專闖紅燈、永遠很趕很趕的性急歐巴桑而言是太過忤逆了點。
下半身的下半生(一)
文/ 白映俞
「快站起來啊!坐在那裡幹嘛?今天工作一大堆你還在那邊拖!」
王德望被救護人員推進急診室時用左手臂遮住頭,腦海中迴盪著老媽毫不留情的責罵。
「先生,你叫什麼名字?」
王德望張開眼,看見一位身穿白袍與深藍工作服的女子正望著自己。
「我是林晨琍醫師,你怎麼了?」女子問。
看著林晨琍銳利的眼神,德望感覺自己像隻無助的待宰羔羊。
電梯裡的陌生人
文/ 劉育志
電梯裡頭常會裝設鏡子,可以讓空間感覺不會太過侷促。位在醫院西翼靠牆那部是唯一沒有裝設鏡子的電梯,通常這背後都有點兒故事。上刀的時候,蔡醫師這麼告訴我。
在多年前的一個夜裡,剛結束急診刀的他疲憊地走出手術房,打算到樓下買東西填填肚子。醫院裡冷冷清清,一旁開刀房護理站的燈熄掉了,電梯的紅色燈號在昏暗中顯得特別耀眼,「10、9、8、7…」
「噹!」電梯門打開來。
電梯裡是位老先生,頭也光了,牙也禿了,臉頰凹陷,兩道白色的眉毛很是顯眼。
「到幾樓?」老先生問。
仙女醜男 最速配
文/ 劉育志
60多歲的王大嬸個頭大,嗓門也很大,雖然隔著診間的門,還是能夠把她在外頭的高談闊論聽得一清二楚。等待看診的時間,王大嬸從來都沒有閒著,誰的兒子換工作,誰的媳婦生孩子,誰的腸子長腫瘤,她都可以如數家珍。無論候診區裡的人兒認不認識,感不感興趣,王大嬸都說得很起勁。
良性腫瘤變成癌
文/ 劉育志
「醫生,我要檢查甲狀腺。」30多歲的邱小姐開門見山地說。
「為什麼會想要檢查甲狀腺?有什麼症狀嗎?」我問。
邱小姐解開絲巾仰起頭,指著脖子上一道淡淡的疤痕,道:「我去年因為腫瘤開過刀。」
「是什麼樣的腫瘤?」
阿婆開頭殼
文/ 劉育志
這個下午,我正在處理急診照會肚子痛的病人。
年輕男性右下腹疼,伴隨噁心、發燒、畏寒,可能是闌尾炎,需要安排手術。
身後有一位歐巴桑,慢性顱內出血,人是清醒,不過鈍鈍的,需要神經外科手術,好移除頭殼裡的血腫,急診裡忙得人仰馬翻。
有我就搞定了!
文/ 劉育志
「老劉,在開什麼刀啊?」黃醫師踩了腳凳從我的背後探頭張望。
「腸沾黏。」我用手扶著脹得和手臂一樣粗的腸子小心翼翼地拆解沾黏,腸沾黏是常見的術後併發症,倘若造成腸阻塞便得手術處理。
「哇,黏成這樣!實在很難搞。」黃醫師嘆道。顯然,他不是進開刀房串門子,而是在等房間空出來,才有辦法接刀。
「你要開急診刀?」我問。
我該不該做乳房攝影?
文/ 白映俞、劉育志
過去三十年來,絕大部分的研究認為有助於早期發現乳癌。許多國家,包括台灣,都有倡導女性定期乳房攝影的篩檢政策。
所謂篩檢,就是人類為了減少死亡率而發展出預防性檢查。讓受檢者完全沒有症狀的情況下,只要跨越某個年紀就去做檢查,以期早期發現危及生命的疾病或癌症,早期讓病人接受治療。
好人你、我、他
文/ 劉育志
「咦!老劉!」在百貨公司地下街閒逛的時候,走道旁突然有人冒了出來,指著我喊。
倒退兩步,我接著喊:「咦!阿立!」
「好久不見!你怎麼在這裡?」
「廢話,當然是來吃晚餐啊。」阿立用力摟住我的肩膀,熟悉的口頭禪完全沒有變。那一瞬間,彷彿又回到了國中,大家穿著制服胡扯笑鬧的年代。不過一回神便發現兩人身旁都多了老婆小孩。
「坐坐坐!一塊兒坐!一塊兒坐!」阿立熱情地拉開椅子。
那話兒的尺寸越大越好?
文/ 劉育志、白映俞
Min是古埃及的生殖之神,當祂出現在神殿的壁畫時非常好認,因為祂擁有一根高聳勃起極為醒目的陰莖。希臘神話裡的普利阿波斯同樣擁有巨大無比的陰莖,希臘羅馬時代有許多與他相關的創作,在圖畫或雕像中人們賦予了祂一根粗壯如手臂的陰莖,可以撐住一大籃水果。
和老婆結四次婚
文/ 劉育志
年假結束了,生活終於回復原來的軌道。在地下室停好車,便看到王醫師的身影,我抬高手臂打招呼:「寶哥,早!」
「早。」一臉疲倦的王醫師擠出笑容。
「你去哪兒?看起來很累的樣子。」我問。
一家手術 萬家香
文/ 劉育志
小時候我覺得外科充滿神奇,平常皮肉上頭一個小傷都可以血流如注,究竟外科醫師是如何能把人切開,搞上好一陣子,血卻不會流乾。
那時候的我認為外科醫師一定要有通天本領,能看透血管,才能入虎穴,卻毫髮無傷。
長大後,見識過貨真價實的手術,我才曉得,開刀房裡的電燒機實在功不可沒,這也是古代外科醫師所沒有的神兵利器。
你自以為是大傢伙,在她眼中竟然是...
文/ 劉育志
闌尾炎這毛病是天天都有,每一回值班總會遇上。最典型的症狀是肚臍周圍開始有不舒服,伴隨噁心的感覺,漸漸症狀會轉移至右下腹,有壓痛,有反彈痛。病人漸漸會有發燒的情形。如果是早期的闌尾炎,手術不會太複雜,約莫一刻鐘可以搞定。但有些人秉著堅忍的性格,總要拖好幾天才到醫院。時間久了,闌尾會破裂,造成腹膜炎,也就會較棘手。
文/ 白映俞
天氣漸漸涼了,連醫院也趕著過聖誕節,牆上貼上大型的紅衣老公公及麋鹿後,多了幾分飄雪的氣味。
下午四點多的醫院大廳,依舊是熱烘烘年貨大街式的人來人往。我快步走向樓梯,趕著上二樓辦公室補充點能量棒,迎面而來的是護理師依琳,胸口上標明“加護病房”的名牌晃得厲害,她的腳步也是又快又急,臉色看來怒氣沖沖。我們在匆忙之中,互相胡亂地點個頭,閃身而過。
輕熟女的真面目
文/ 劉育志
「醫師,請問這顆痣有沒有問題?」輕熟女撥開頭髮將頭側向一邊,指著右臉頰上的痣。
廖醫師湊過頭仔細端詳了一會兒,問:「這顆痣多久了?」
「從小時候就有。」
「最近有變化嗎?」廖醫師問。
精神不濟,請勿開車!那...開刀呢?
文/ 劉育志
打哈欠是動物疲憊時的本能反應。
有人說打哈欠是為了吸入更多的氧氣去喚醒缺氧疲勞的大腦,有人說打哈欠是為了排出更多的二氧化碳,也有人說打哈欠是因為無聊。
救命英雄吃罰單
文/ 劉育志
麻醉科醫師是醫院裡的幕後英雄,大多數患者都不曉得他們的名字,即使曉得,在見面的時候可能也認不出來,因為整天待在手術房裡的麻醉科醫師幾乎都戴著口罩。
會將麻醉科醫師稱為「英雄」是有道理的。為了讓手術順利進行,全身麻醉時常使用肌肉鬆弛劑讓患者的肌肉放鬆。肌肉完全放鬆之後,呼吸當然會停止,於是需要插入氣管內管藉著呼吸器協助患者呼吸。經歷無數次插管的麻醉科醫師,個個都是插管高手,每當病房出現緊急事件,便會趕緊向麻醉科討救兵。
家後
文/ 劉育志
「阿婆,阿婆,講話有沒有聽到?」我綁上口罩,大聲地喊。躺在擔架上頭白髮皚皚的婆婆,滿滿是慈祥的皺紋,哼了兩聲,動也不動。
一側瞳孔放大,呼吸淺而不規則,在這樣的時刻,放置氣管內管,勢在必行。
望著嬌弱的婆婆,我不禁稍稍遲疑,「幫我請家屬進來。」
要命的病理報告
文/ 劉育志
上午8點多,邱醫師癱倒在休息室的沙發上,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
「你又熬夜開刀嗎?臉色怎麼那麼差?」我問。
「差點被嚇死。」邱醫師深吸了一口氣,然後把手指搭在手腕上,道:「我現在心跳大概每分鐘有160下吧。」
診間打手槍的怪叔叔
文/ 劉育志
娃娃臉小琴是外科學妹,她的身材嬌小,穿上便服時根本是女高生模樣,沒親眼見過她開刀的人大概都很難相信她是貨真價實的主治醫師。
「學長!」才剛見面,小琴便發出慘叫:「剛剛有怪叔叔在我的診間打手槍。」
「打什麼?」我愣了一下,以為自己聽錯了。
「打。手。槍!」小琴口齒清晰地道:「而且還射到地上。」
引刀自宮 富貴榮華
文/劉育志
這天上午,王醫師哼著歌兒走進手術房準備上刀。才剛進到更衣室,赫然見到郭醫師正靠在置物櫃旁呼呼大睡。王醫師輕輕拍了拍他,「學長……」
「唔……」郭醫師驚醒,「我睡著了呀。」
「你還好嗎?」
「還好啦……」
「你半夜又在接手指頭啦?」接續斷指是整形外科的拿手絕活。
郭醫師搖搖頭,「昨天接的不是指頭,是龜頭。」
診間裡的慾乳小姐
文/ 劉育志
「劉醫師,待會兒有位小姐會來找你,她想了解無痛大腸鏡,剛剛在電話裡問了很多問題。」護理師婉淩遞了一張紙條給我。
「沒問題。」大腸癌的發生率愈來愈高,許多人都了解定期檢查的重要性。我看看紙條,疑惑地抬起頭,問:「這是…她的名字?」
「是啊。」
「慕。慾。乳!?」我一臉不可置信,「這是開玩笑嗎?真的會有人把名字取作『慾乳』?」
吃定女醫師
文/ 劉育志
楊娟是系上的學妹,個性落落大方,很受歡迎。這天傍晚,楊娟抱著厚厚一疊文件在影印機旁忙著,正為了應徵住院醫師做準備。醫學生在畢業之後會進到醫院擔任住院醫師,接受不同專科的訓練,所謂的R1就是第1年住院醫師,R2就是第2年住院醫師,各個專科的訓練時間不大相同,從3年到6年都有。
「學妹,聽說妳要走外科呀?」小李問。
被作業吞噬
文/ 劉育志
「時間過得真快,馬上就要放寒假了。」我說。
「嗯,又得跟寒假作業戰鬥囉。」賴醫師道。
「看來你很有經驗。」
「是呀,講到寒暑假作業就有氣!上回他們學校發了一張清單列出十本書名,要求每個人挑一本寫讀書心得。這種做法的出發點是鼓勵孩子讀書,不過,結果卻適得其反。」
「怎麼說?」
早生晚生都貴子
文/ 劉育志
醫院裡的護理人員雖然許多都是年輕女孩,但是因為生活圈子小,又常不規則地輪三班工作,所以很難遇到穩定的交往對象,婚事幾乎都遙遙無期。
新婚的雅君成了單位裡已婚的少數,「早生貴子」的話題也就時常被提起。經過了半年,雅君的肚皮依舊沒有消息。
天下無床
文/ 劉育志
每一天上午查房,是為了要看看住院患者進步的情形,有沒有需要調整藥物,或增減靜脈輸液的份量。只要能看到患者復原順利、神足氣旺,是再好不過的事。
王先生是三十多歲年紀,急性闌尾炎術後第三天,恢復良好,進食順利,活動也自在,不再需要點滴或其他的藥物。
我看過傷口後,點點頭滿意地講:「王先生,狀況很好,可以出院了。」本來以為他聽完會滿心歡喜,偏偏他卻是提高音量,不可置信地講:「出院?我都還沒拆線耶!怎麼可以出院!?」
青春焚化爐
文/ 劉育志
桌上的印表機「呼呼!呼呼!」賣力運轉,我探過頭去指著桌上厚厚的資料問:「你在印什麼啊?」
「都是申請自學的資料。」蔡醫師答。
「你家小朋友也決定要自學囉。」
「是的。」蔡醫師點點頭,道:「看他們為了考試每天反覆作著單調的練習題,實在沒什麼意思。」
「經過幾十年,世界的樣貌全都變了,可是整個體制依舊固執地相信標準化測試可以衡量一個人的能力。」我道。
好醫師 爛爸爸
文/ 劉育志
「洪醫師,預定下午要開刀的患者剛剛發燒40度。」主護在電話裡說。
「這樣啊,那就先取消手術,等燒退了再安排。」正在開刀的洪醫師立刻做出決定。若於術前突然發高燒,醫師通常不會貿然動手。那位患者罹患胰臟癌,準備接受胰十二指腸切除術。洪醫師原本計畫用一整個下午的時間來跟胰臟癌奮戰,手術取消後,讓他有了難得的空閒。
血汗周年慶
文/ 劉育志
「昨天在開刀房站了十幾個小時,所以下班後決定去給人按摩。」護理師小萍道:「那家按摩店我去過好幾回,但是昨天感覺特別沒勁。」
「是你太累了吧。」我笑著說。
小萍搖搖頭,道:「是因為他們在週年慶。」
「週年慶卻沒勁?師傅可能都忙壞了吧。」
「其實是因為收入大縮水。」小萍道。
強精壯陽 金槍不倒
文/劉育志
時間剛過了中午,李展已經迫不及待,頻頻看向牆上的時鐘。因為工作的關係,和小瑜分隔兩地,只有周末才可以相會。李展很能體會「小別勝新婚」的滋味,一天天累積起來的慾念使周五夜晚如此的令人期待。
好不容易捱到了下班時間,李展滿懷期待地掏出口袋裡的藍色小藥丸一口吞下。
「上床前的1至4個小時服藥,包你金槍不倒、持久又有擋頭!」專賣威而鋼私貨的飄哥總會挑起眉毛生動地講解使用方法,讓客戶們心癢難耐。飄哥很清楚,無論有沒有勃起障礙,一心想要強精壯陽的男人所在多有。
難道我是野雜種?
文/ 劉育志
50多歲的許先生進到診間時揹了一個金黃色的雕花背袋,看起來沉甸甸的。
「醫生,我想要做親子鑑定。」許先生掏出一個夾鏈袋放在桌上,道:「這是我爸爸的頭髮。」
賴醫師看了看那一叢白髮,道:「這樣沒有辦法做鑑定,因為這些剪下來的頭髮都沒有毛囊。」
醫院裡的王子殿下
文/ 劉育志
三不五時就會有人出面要求「病歷中文化」,其實呀,病歷裏頭寫中文一點兒都不稀奇,甚至還有漫畫圖解呢。
記得有一回,賴醫師在查房的時候忽然暴怒,「靠!這是什麼東西啊!」只見他臉部扭曲睜大眼睛瞪著一本病歷,好像看到鬼似的。
你的 我的 都是他的
文/ 劉育志
打從學生時代起,小陳就很喜歡寫文章,亦拿過幾個獎項。進入臨床工作後,日子雖忙,他沒忘掉寫作。持續了幾年,文章的數量累積得差不多,便準備集結出版。小陳談的主題是關於腎臟照護、腎臟移植,期待能用較柔軟的角度來傳遞冰冷生硬的醫學知識。
面對人生的第一本書,小陳當然慎重萬分,稿子校對了好幾回,字字斟酌。人家說出書跟嫁女兒一樣,是開開心心的喜事,偏偏在書稿完成後,小陳卻一臉憂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