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3月28日 星期六
《好奇頻道》隆乳一百年
《Curiosity Channel》隆乳一百年
文/ 白映俞、劉育志
經濟再怎麼不景氣,也無法阻擋女性追求完美的決心。
你知道嗎?光是2011年,台灣就有接近一萬個女性同胞隆乳。
話說人類為了讓胸部變大,可真是費盡心思。
在19世紀末,就有人把加熱的石蠟注射到乳房,增加乳房的大小。
2015年3月27日 星期五
聽完演講,立刻動手!
聽完演講,立刻動手
文/ 張玄穎,攝影/ 林於政
劉醫師您好,感謝您帶給我們一場生動活潑的演講,從中得到不少東西。從前,對於醫療崩壞這個名詞的印象,僅止於醫護人員很辛苦這樣的概念,直到看了投影片上簡明易懂的成長率長條圖分析,才深刻了解到何謂醫療崩壞。
2015年3月20日 星期五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讓野地裡繁花盛開!
所謂教育,不就是要給人希望,不就是要給人可以改變現狀的力量?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王政忠
《老師,你會不會回來》讓野地裡繁花盛開!
文/ 劉育志
文/ 劉育志
不管畢業了多少年之後,每個人的心中總會留存著幾位老師的影像,或許嚴厲、或許和藹、或許風趣搞笑、或許曾經讓人恨得咬牙…
但是,當時間輕輕地帶走了心裡頭那位叛逆、衝撞、牛脾氣的孩子,我們終於可以理解到老師的用心良苦。好似渾濁泥濘的池水,在沉澱之後,終於清澈地見到豐富、鮮活的世界。
2015年3月19日 星期四
《最後的演講》找到夢想,打破磚牆
《最後的演講》找到夢想,打破磚牆
文/ 白映俞
這本書的封面,老實說,有點無趣。
這本書的題目,老實說,也很無趣。
當“最後”是書名中的一環時,我們可以合理的猜測,這個作者大概死翹翹,或快死翹翹了。
快死掉的人會說什麼話,大家也都聽過,可是,如果你聽過,作者蘭迪‧鮑許在網路上精彩絕倫之“最後的演講”,你絕對會發現不一樣,而毫不猶豫地翻開這本書。
2015年3月18日 星期三
2015年3月11日 星期三
自己有愛,就不要放手!
自己有愛,就不要放手!
文/ Luna Chen
謝謝劉醫師昨天的演講,覺得真的覺得很感動!
很有啟發,讓人有不一樣的想法,或說更有勇氣去做出屬於自己的事。育志醫師是從醫師轉變成作家,絕對不是目前的主流!一直很期待,這位不隨波逐流的人會帶來什麼樣的演講?
對我的思考及認知有非常大的幫助!
對我的思考及認知有非常大的幫助!
文/ 林冠勳,攝影/ 林於政
劉醫師你好,我是星期二聽了你精采演講的國防醫學院學生林冠勳,目前就讀護理學系二年級。
第三類組的科系一直是我高中以來的理想,沒有太多理由,只因為那似乎是能夠「親身」幫到許多人的職業吧,尤其是在醫院工作的醫護人員最令我嚮往。
讓大家有勇氣 「創造改變」!
讓大家有勇氣 「創造改變」!
文/ 國防醫學院 何欣恬,攝影/ 林於政
劉醫師您好,我是國防醫學院的學生何欣恬,今晚聽完您的演講,真的非常有收穫!!以下一些小小的心得與您分享。
有時,我總會覺得自己花太多時間讀書了…
對於有些科目其實真的沒有太大的熱誠,但我總會告訴自己 「也許以後會用到」、「現在不讀以後會後悔」,但仔細的想一想,這是否只是一個藉口?藉未來身上背負生命的責任,來博取得到好成績時的一種虛榮感 (甚至不是成就感…)。
堅持自己的興趣,走自己的路
堅持自己的興趣,走自己的路
文/ 吳冠良,攝影/ 林於政
先謝謝小志志醫師今天來國防醫學院演講,對於今天的演講,我比較深刻的是堅持自己的興趣這一部分。
我最大的興趣是攝影,從大二買了第一台單眼起,就持續拍到現在,對於攝影一開始只是隨便拍拍,記錄下自己的生活和旅遊的所見所聞,後來也想拍出自己的作品來,但拍的過程中,也會遇到瓶頸,不知道自己到底在拍些甚麼、該拍些甚麼,也持續尋找自己喜歡拍的題材、自己的風格。
一場具有啟發性,能夠釋放不安分靈魂的出口
一場具有啟發性,能夠釋放不安分靈魂的出口
文/ 國防醫學院 郭俊麟
謝謝你帶來一場具有啟發性,給需要被釋放的靈魂一個出口。
人生,就該做點沒路用的事情!因為,路,是我們自己創造出來的。
還記得剛進入醫學領域時,有股強大的衝勁想拓展視野,來累積自己,想在未來改變一點什麼;然而現在才過了一年,卻覺得不知道自己在做什麼,又這些事情有什麼意義,一陣惶恐油然而生,常常會想著如果再給我一年高中的時間去好好思考未來想走的路呢?
生動、有趣,很多的啟發!
生動、有趣,很多的啟發!
文/ 國防醫學院 謝宛玲
有些時候我總覺得,崩壞的醫療體系就是現實,我們能改變的有限。人本來就會死,我們無法幫助所有的的人,這是自然法則,在介於救人的大愛和辛苦的工作之間,總是有無法消除的屏障和衝突,我們只能努力扛著那個重擔,咬緊牙根,忍人所不能忍,這是作為醫者的初衷。可是,能這樣想的人畢竟不多,這樣的工作方式確實對醫護人員也不公平,想起你說的四大皆空,以及醫療人員的過勞現象,我不得不改變想法,制度是真的需要被修正的,知識分子該盡己所能挽救,讓社會的供需趨於平衡。
《醫龍物語》網路世界的醫龍
網路世界的醫龍
文/陳志金 奇美醫院加護病房醫師
文字是醫師的另一把手術刀!
劉育志醫師的文章,讀起來就讓人有這種感覺!劉醫師拿起筆來,豈止如魚得水?簡直就是「飛龍在天」的自在,而且文章的穿透力與影嚮力,絕不輸他的手術刀,所以,我稱他為「網路世界的醫龍」!
張貼者:
劉育志
2015年3月7日 星期六
《妳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找對投資標的,當個願意運動的媽媽!
《妳的身體就是最好的健身房》找對投資標的,當個願意運動的媽媽!
文 / 白映俞
2015年3月5日 星期四
囚禁在軀殼裡的靈魂
囚禁在軀殼裡的靈魂
文/ 劉育志、白映俞
身手矯健的職業球員永遠都是眾人目光的焦點,能讓全場屏息、歡呼、悸動不已。傳奇球星盧‧賈里格(Lou Gehrig)曾經連續14年站上洋基隊的先發陣容,總共參加2130場比賽,也贏得「洋基鐵馬」的稱號。這個紀錄延續了超過半個世紀,直到1995年才被打破。其實,若非一場怪病攪局,賈里格的紀錄應該可以繼續推進。
2015年3月1日 星期日
《寫給牛寶寶》孩子的真心話
《寫給牛寶寶》孩子的真心話
文/ 白映俞
記得海明威曾經說:「 一個人花了兩年學會說話,但要花上六十年才學會閉上他的嘴。」
看著三歲的妳從牙牙學語到嘰哩咕嚕說個不停,真是個相當有趣的過程。學別人說話,學小狗汪汪,妳什麼都學,從白天到黑夜,無論是學來的對話,還是自己發明的語言,對於說話妳是如此的樂此不疲,要妳閉上嘴那可是千難萬難。
記得妳剛出生時,爸爸常說:「不知道這顆小腦袋在想些什麼呢?」
訂閱:
文章 (Atom)
文章分類
- 《皇冠雜誌》專欄 (12)
- 《漫畫:白姐姐的人體妙聽聞!》 (39)
- 《蘋果日報》專欄 (208)
- 《讀書‧誌》 (93)
- 《觀點‧誌》 (70)
- 《Curiosity Channel》好奇頻道 (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