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9月23日 星期一

《好奇頻道》多做白日夢好不好?


《好奇頻道》多做白日夢好不好?

文/ 劉育志、白映俞


之前的文章裡,我們提到科學家證實「專心最幸福」,

也說「漫遊的心靈是不快樂的心靈」,「活在當下」最重要。

然而,白日發想,做做白日夢,難道真的如此一無是處嗎?

下面我們就來看看白日夢與工作的各種關係。



白日夢與工作記憶

形容一個人常常「胡思亂想」或「做白日夢」,往往被認為是較負面的說詞。

但刊載於《心理科學(Psychological Science)》 的論文提出不大相同的看法。[1]

神經科學裡有理論認為,我們人類大腦和電腦一樣,具備一定容量的工作記憶(working memory)。

工作記憶對各種訊息「暫存」與「處理」能力,可供我們思考運用。

假設我們正在執行的工作占用較多的工作記憶時,就沒有多餘的空間去胡思亂想。

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和德國馬克斯‧普朗克認知與腦科學研究所的學者做了實驗來探討「工作記憶」和胡思亂想(task-unrelated thinking)之間的關係。


在這個研究裡,研究者要求受試者從事一些較不嚴苛的工作,在工作中若腦子裡出現胡思亂想就按下個按鈕以資紀錄。

任務結束之後,受試者會接受「工作記憶」容量的評估。

根據實驗結果,研究人員認為「工作記憶的容量與胡思亂想的頻率之間有正相關的關係」。

白話一點講,就是當人們執行複雜的工作時,已佔用大部分的工作記憶,所以較不會胡思亂想;而當人們在執行較簡單的工作時,僅佔用少數的工作記憶,因此就更為可能出現胡思亂想。

另外,較常胡思亂想、做白日夢的人,代表本身有著較高的工作記憶容量,使的這些人的腦子能夠在同一個時間裡處理較多事情,所以腦袋就會容易出現胡思亂想。



 

做白日夢可以幫助記憶形成


有學者認為,工作空檔出現的白日夢可能與記憶的形成有關。紐約大學的神經科學家Arielle Tambini就做了個實驗,刊載於醫學期刊《神經元(Neuron)》 上。[2]

在實驗中,研究人員會讓受試者先看許多組「臉孔─物品」配對的圖片,然後給予幾分鐘的休息時間,在休息的時候受試者可以隨意發想,接著在看另外許多組「臉孔─景色」配對的圖片,然後給予幾分鐘的休息時間。

實驗過程中研究者利用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評估受試者的海馬迴和大腦皮質的活動訊號。

結果顯示當受試者結束看圖片,處在休息放空、胡思亂想時,海馬迴和大腦皮質依舊相當熱絡地活動著。只要這兩區的活動越強,就越能把訊息轉為記憶,在後續的測試中,受試者對圖片配對的記憶力就越好

研究人員認為當腦袋離開工作,放空或胡思亂想時,大腦仍會持續進行「寫入」的動作,因而使得記憶力增強

雖然,我們總是期待或要求自己能夠持續不斷專注地工作,但事實上一直專心簡直是不可能的任務。

幸好有這個實驗結果,讓我們曉得「腦袋放空,做做白日夢」其實也是很重要的事情。這個空檔能夠讓大腦把剛剛學到的東西放進腦袋的記憶欄內

所以當我們埋頭工作時,一定不要忘記給自己一點休息時間,適度地抽離,做做白日夢或許可以讓大腦運作地更好。



白日夢的功用還不僅於此,我們下次再聊!


[1]Levinson DB, Smallwood J, Davidson RJ. The persistence of thought: evidence for a role of working memory in the maintenance of task-unrelated thinking. Psychol Sci. 2012 Apr;23(4):375-80.

[2] Tambini A, Ketz N, Davachi L. Enhanced brain correlations during rest are related to memory for recent experiences. Neuron. 2010 Jan 28;65(2):280-90.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