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1日 星期四

交織性、愛與恐懼的故事 ─ 愛滋病


交織性、愛與恐懼的故事 ─ 愛滋病

文 / 劉育志、白映俞

1980年代愛滋病在北美洲現身,詭譎的病症引起了許多關注。因為愛滋病毒會摧毀人體的免疫系統,而併發嚴重且致命的感染,於是被定名為「後天免疫缺乏症候群」。(請參閱《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

其實,不只有人類受到「免疫缺乏病毒」侵擾,非洲的靈長類也有著「猿猴免疫缺乏病毒」,同樣會讓猩猩、猴子等動物死於體質耗弱、體重減輕和嚴重的感染,發病情形與人類的愛滋病非常類似。

根據推測,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可能就是源自於猿猴免疫缺乏病毒。那為什麼由來已久的猿猴免疫缺乏病毒,到了二十世紀會跨越物種成為人類的可怕疾病呢?


黑暗大陸的反撲

十九世紀末是歐洲各國殖民非洲的高峰,為了獲取礦產及各種自然資源,非洲大陸幾乎完全被瓜分,各地紛紛興建港口與鐵路。隨著城市的擴展,人口也越來越多。為了餵養眾多人口,「叢林肉」也成了常見的食物來源。所謂的「叢林肉」就是叢林裡的野生動物,諸如猩猩、猿猴都被獵捕,吃進肚子裡。

在獵殺、支解、料理這些野生動物的過程,無可避免的會接觸到牠們身上的病毒,而猿猴免疫缺乏病毒也就會經由皮膚或黏膜上的傷口進入人體,頻繁的接觸讓原先只會感染猿猴的病毒漸漸種變成侵襲人類的病毒。由於當時的人們不認識病毒,當然也不具備預防的觀念,於是免疫缺乏病毒就隨著體液、血液散播開來。

目前被確認為最早的愛滋病毒血液樣本就出自一個剛果人。然而這個人究竟有什麼不適,度過了怎樣的生活,有沒有併發症,或如何過世,我們皆不甚清楚。不過,能夠確定的是,這個被稱作「瘦瘦病(Slim disease)」的狀況在非洲並不罕見。回溯看來早在1960年代,愛滋病的蹤影已經散播至世界各地,只是到了1981年群聚罹病的現象才受到關注。



諾伊是個挪威水手,從15歲起就在海上航行,他曾經兩度踏足非洲,並在當地感染了淋病,顯見其性生活的活躍。幾年後,諾伊決定終止水手生涯,於是回到家鄉娶妻生子,當個卡車司機。不過就在距離登陸西非的8年過後,諾伊開始感到關節疼疼痛、淋巴腫大,且時常出現肺部感染。更恐怖的事情是,不僅諾伊得了這種怪病,連他的太太及9歲女兒,健康狀況也都逐漸惡化。諾伊死後一年,他的太太及女兒亦在1977年過世。11年後,醫師檢測當初留下的組織後發現,諾伊就是個愛滋病患者。

另外有個15歲的美國男孩其狀況與諾伊很相似。他叫做瑞佛。瑞佛找上醫師時,醫師驚訝地發現瑞佛竟然在腳和性器官上長滿了疣和潰瘍,瑞佛的陰囊還腫得要命。檢查結果顯示瑞佛有嚴重的披衣菌感染,除此之外找不到其他的問題。隔沒幾天,瑞佛的雙腳也變得非常浮腫,因此醫師猜測這是淋巴回流的問題。又瘦又蒼白的瑞佛經常喘不過氣來,另外抽血的報告顯示白血球數目直線下降,瑞佛的免疫系統已然崩壞,卻找不出個原因。很快的,瑞佛失去了性命。當時醫師取下的檢體,在十多年後亦證實了在瑞佛體內作怪的正是愛滋病毒。

瑞佛與水手諾伊有個很大的差異,就是他從未踏出美國本土,幾乎都生活在密蘇里州,在罹病之前亦從未輸過血。那瑞佛是如何得到愛滋病的呢?原來,瑞佛是個男妓,應該是經由性行為受到感染。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在1960年代或更早之前,世界各地應該已有愛滋病案例,只是沒有被正確診斷而已。由於愛滋病在出現症狀之前,會經過一段很長的潛伏期,是以發源於非洲大陸的愛滋病毒,早就隨著日益便利的交通傳到了全世界。當1981年愛滋病在美國爆發時,某些族群的盛行率已經超過5%。

便利的飛行拉近了世界的距離,也讓疾病傳播無遠弗屆。有位加拿大航空的空服員便是相當具有代表性的例子。

身為空服員的杜加全世界跑透透,經常旅行、長相俊俏的他,性生活極度活躍。根據統計,杜加從1972年起的十年內,在北美洲就與超過2500人發生過性關係。為了取得美國國籍,他於1977年在洛杉磯結婚,也經常到紐約等大城市交際應酬。

後來,即使杜加被診斷出愛滋病,他仍然維持著活躍的性生活。1983年時美國被診斷愛滋病的248人中,至少有40位曾與他發生過性行為。當流行病學者於1984年研究探討紐約愛滋病患的性關係時,赫然發現在性關係網路中,杜加居於最中間的位置,因此將他稱為「第O號病人」。相關故事被紀錄於探討愛滋病的書籍和同名電影《世紀的哭泣》之中。


《世紀的哭泣》電影海報

褪下有色眼鏡

如果梅毒被視為新大陸對舊大陸的報復,那愛滋病也稱得上是黑暗大陸的反撲,讓全世界陷入恐慌。

愛滋病曾經被斥為「同性戀瘟疫」,但是隨著越來越多的公眾人物罹病,從音樂家、藝術家、歌星、律師、作家、網球員都有,連世界上第一位被稱為「超級名模」的吉雅‧瑪麗‧卡蘭芝也於芳齡26歲時死於愛滋病。大眾逐漸了解,愛滋病不僅是同性戀界的問題,而是涵蓋層面廣大的社會議題。這時候,我們一定要記住一位不向命運低頭的孩子,瑞安‧韋恩‧懷特。


(懷特與MJ)

懷特剛出生時即接受包皮環切手術,因為在手術當中流血不止,醫師才發現懷特罹患嚴重的血友病。於是,懷特自孩提時候起,每周都要固定輸血以獲得足夠的凝血因子,才能夠保命。

13歲的某一天,懷特劇烈咳嗽且喘得相當厲害,父母趕緊將他帶到醫院。醫師發現他有嚴重的肺炎,但在使用抗生素後卻不見功效。為了避免細菌蔓延整個肺部,懷特的醫師決定替他做肺葉切除手術。手術過後,醫師找到了讓懷特重病的根源─愛滋病。

以現在的眼光看來,我們很清楚地知道,懷特是在反覆輸血的過程中,感染愛滋病毒。但在1984年時,大多數人將愛滋病視為骯髒、罪惡的疾病,患者肯定是做了不堪的事情才會遭受「報應」。因此當懷特罹患愛滋病的消息曝光後,學校接到無數家長的抗議電話,認為應該開除懷特這位學生。於是乎,學校告訴懷特,「你以後不要來上課了。」

懷特的家人對學校提出控訴,讓他終於能在幾個月後重返校園。不過,懷特回到學校上課的第一天,學校竟有將近一半的同學拒絕到校,更有許多學生家長組成人牆,企圖將懷特擋在校外。原本懷特還是個報童,但是因為愛滋病的消息,讓許多人取消訂閱報紙。人們一方面認定懷特是做了虧心事才會染上愛滋病,「他一定是個同性戀」的傳聞甚囂塵上;另一方面卻又擔心自己會受到懷特的傳染,想法實在非常矛盾。

鎮民們的威脅不僅於此,他們甚至開槍射擊懷特的家,讓懷特一家人飽受威脅。

即使醫師認為懷特應該不久於人世,但懷特決定,他不要屈服於這樣的對待。原本生性害羞的他選擇面對恐懼,並站出來對抗眾人的恐懼。懷特於螢光幕上多次曝光,致力於消除愛滋病患所受到的歧視。

事實上,在1979年到1984年之間曾接受輸血的血友病患者,有高達九成的比率感染了愛滋病毒。形象純真善良的懷特成功地以親身經歷讓更多民眾了解,愛滋病不僅是同性戀的病,而且社會需要更多的教育及研究,才有辦法對抗愛滋病。

當懷特於兒童醫院度過人生的最後一夜時,艾爾頓‧強為他唱了經典名曲「風中之燭」,麥克傑克森亦替懷特寫下了「轉瞬即逝(Gone too soon)」,其官方音樂錄影帶裡充滿懷特童稚的笑容及臉龐,深深打動了世人。



懷特的殞落不但讓愛滋議題浮上檯面,更扭轉了大眾對於愛滋病的看法。懷特死後不久,美國國會於1990年通過了《瑞安‧懷特健保法案》這是美國針對愛滋病患者及帶原者的免費治療法案,希望能增進患者受到照顧及治療的機會。

疾病與人永遠都將如影隨形,我們需要了解,世界上除了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各種癌症之外,性病也是極為普遍的問題。歧視、隔離、漠視、避而不談只會讓問題愈演愈烈。

在1987年那許多人還相信愛滋病會經由輕微接觸傳染的年代,黛安娜王妃選擇坐在愛滋病患者的病床上,用沒戴手套的手,握住了病人的手。黛安娜王妃的行動告訴了全世界,愛滋病患者需要的不是隔離,而是熱心和關愛。要對抗愛滋病,並非消滅某些特定族群,而是要透過更多知識的傳遞,讓人們清楚了解。

性是人之大欲,該如何保護自己、保護伴侶更是人生大事。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