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看圖說故事─中風的小腸(續)



老太太症狀改善之後,逐漸恢復進食,這是個好現象。一般而言只要患者有食慾,進食順利,外科醫師都會放心許多;想吃能吃,代表肚子裡頭不至於有太大的問題。氣質點兒講叫作:能吃能拉,大大福氣。粗魯點兒講叫作:人生海海,呷飯放屎……


住院的過程裡,老太太還是會抱怨著肚子悶悶地疼,還是能吃能喝。事發後的第九天,老太太又說肚子疼,痛得特別厲害。也有反彈痛,是壓肚子疼,放開也疼。這暗示著腹膜炎。因為有著腸中風的前科,大夥兒可不敢大意。再次安排了電腦斷層。




左側是最初的影像,右側是第九天時的影像。紅色實線處可以明顯見到上腸系膜動脈(SMA, 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裡的血栓,紅色虛線處的上腸系膜動脈是暢通的沒有阻塞。藍色箭頭是上腸系膜靜脈(SMA, superior mesenteric vein),可以發現藍色虛線處的上腸系膜靜脈較粗,這是因為動脈沒了阻塞,血流豐沛,靜脈回流當然也就多上許多。

底下的圖片裡可以見到一處明顯地差異,便是腸壁的厚度。黃色實線處可見到小腸壁正常的厚度,而黃虛線處可以見到小腸壁變得厚實實,香腸一般。這是發炎厲害的小腸。可以推想,這一段小腸是當初腸子缺氧時受傷較厲害的部分。血流供應恢復後,會導致較厲害的發炎反應。老太太出現腹膜炎是可以理解。

  

這裡志志分別標記了幾處箭頭。黃虛線處是變厚腫脹的小腸壁,黃實線處是正常的小腸壁。經由右側重組的影像可以從縱切面看看變厚的小腸壁。橘色虛線便是正常及發炎小腸的分野。

從這一次電腦斷層裡可以見到小腸的血液灌流充足,也沒有壞死的部分,便決定繼續觀察。

  

底下的影像可以見到第九天及第十五天小腸的變化。黃虛線處腫脹的小腸壁在六天之後漸漸回復到正常的厚度(綠虛線處)

  

從縱切面可以更清晰的看出差異所在。本來一長段發炎變厚的小腸,逐漸消退回復正常的厚度。這是顯著的進步。

不過在右手邊的影像我們也可以看到腸系膜處霧花花的一片,這是處在發炎反應的腸系膜。也因如此,老太太的肚子可能還會疼上幾天才是。

  

故事末了,老太太終於順利地出院,肚皮省了一刀,保住了腸子,也檢回老命一條。正可謂是兵不血刃,著實驚險又漂亮的一局棋。

咱們可也要感念老太太的犧牲奉獻,讓大夥兒才有機會一睹這連串完整又細膩的精彩變化。



加入好友 加入劉育志的LINE@!

文章瀏覽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