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1日 星期二
醫療崩壞,關我屁事?─ 豈止屁事,是死生大事!
醫療崩壞,關我屁事!?---豈止屁事,是死生大事!
圖、文/ 劉育志
醫療崩壞的議題已經受到廣泛的討論,但是仍有許多的人感覺這個問題事不關己。
有個比喻很貼切,「急診室像茅坑,平常時候嫌它髒、嫌它臭;但是,急起來的時候,非要不可。」
醫療便是如此的與你我切身相關,從出生到病老。
醫療崩壞是個錯縱複雜的問題,若非身在其中很難了解。
近來小弟寫了不少文章論述醫療崩壞的各個面向,這回便來做一番統整,讓大夥兒循著脈絡一步步看明白醫療崩壞的前因後果。
「醫療崩壞,關我屁事!? 」
這個問題,要拿到最前面來講,因為這是每個人最關心的事。
許多關於醫療崩壞的報導都會提到醫護人員過勞、工作超時、超量,乍看之下醫療崩壞似乎只有苦到醫護人員。
有人會覺得,只要不要進到醫護這一行,就不會被醫療崩壞所影響。
其實,大大不然。醫療崩壞的惡化,受害最深的將是每一個人,無人可以倖免。
咱們一步一步來談。
護理人力的缺乏
近年來,護理荒的狀況越來越嚴重,醫院裡的人手不足,便把一個人當兩個人用。一位護理人員需要照顧十個、二十個、甚至更多更多的患者。
護理人員就算穿溜冰鞋用衝的,大概也沒辦法完成所有的工作。也成就了 NURSING: IMPOSSIBLE這種荒謬的怪現象。
鄉民說:「天底下哪個工作不累啊?護理人員跑斷腿又有什麼關係?關我屁事?」
當然有關係!當親身躺在病床上的時候,就知道大大有關係。
超量護病比,讓護理人員照顧的病患越來越多,另一個面向就是,病患分配到的護理時數越來越少。
這是很簡單的算術,當護病比為1:15,就是一位護理人員照顧15個病人。
很公平的把 8小時切成15份,那每個患者只能得到32分鐘的照護時間。
當護病比為1:20,每個患者只能得到24分鐘的照護時間。
換言之,咱們住院的時候,每個小時可以見到護士小姐 3分鐘,就已經是天大的福氣了。
別談處理傷口、給藥、衛教,連想要多說一句話幾乎都是不可能的事。
用膝蓋想也知道,許多的醫療行為根本不可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完成。
要是病房裡有其他患者出現突發事件,那剩下的病人所有的治療也會全部中斷。
而倉促、匆忙的狀況下,錯誤絕對是不可避免,由此可見病患的權益早就在不知不覺中大大打了折扣。
如此不合理的工作環境,長期超量、超時的工作會迅速燃燒掉護理人員的健康,在身心俱疲之下,又會造成更大量的離職。
鄉民說:「不幹就不幹,關我屁事?」
這當然大有關係。
台灣合格的護理人力有22萬餘人,但執業的護理人力僅13萬餘人,也就是說有9萬餘名領有執照之護理師及護士不願意走入臨床工作。
(請參閱:「護理養成公費生」是妙方?還是謬論? )
留不住人才,使得在職護理人員的平均年資越來越短,護理人員的平均年資僅有7.7年,更有五成的人累積工作年資不到六年。
同樣的,當親身躺在病床上時,我們就能夠清楚感受到「年資」和「經驗」有多麼重要。
因為護理人力的缺乏已經陷入惡性循環,使得許多的醫院被迫關閉病房。
終於導致「有醫院,沒有護士,有空床卻不能住人。」的尷尬局面。
等待病床成了遙遙無期的苦差事,病患滯留急診的時間也越來越長。
缺乏護理人力,整個醫療會完全停擺,這個問題關係到的豈止是「屁事」,根本是「死生大事」。
醫師人力
近年來醫療水準的提升是有目共睹,台灣的醫療之於許多先進國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1995至2011年間,執業醫師總數由24,000餘人,增加至約40,000人,醫師人力成長率約60%,但卻完全追不上醫療服務量成長的速度。
同期間,門診件數成長率超過85%,住院日數成長率更已超過200%。
如果再細看各專科醫師的成長率,會發現狀況更加險惡。
1999年至2011年,小兒科、內科醫師人力成長率約三成,外科人力成長率僅15%,婦產科人力成長率更只有0.4%。
顯而易見的,目前的狀況便是從有限的人力身上,開採出更多的工時,來滿足更多的工作。
有些醫院聘用過少的醫師,而要求他們完成所有的值班與工作。許多醫師每周的工作時數超過100個小時,甚至更多更多。(有學弟連續值班 7天,其中只有12個小時的空檔可以休息。)
鄉民說:「醫師累又怎樣?關我屁事!」
當然大有關係。
根據實驗發現,當一個人清醒超過18小時,他的認知功能及動作協調的表現都將逐漸下降,影響程度等同於「酒醉」的狀況,即血液中酒精濃度0.05%;
當清醒超過24小時,反應及判斷力下降的程度相當於血液中酒精濃度0.1%。
(請參閱:我沒醉!我只是沒有睡…)
假如一個司機已經連續工作18個小時,應該不會有乘客膽敢坐上他的車。(連續駕車超過 8小時,就已經屬於違法的行為。)
但連續 24小時、36小時沒休息的醫師比比皆是,這樣的精神狀態又如何安全地開藥、開刀呢?
錯誤的制度造成的不只是重度過勞,更可能衍生致命的危害。
聽到醫療崩壞,鄉民會嗤之以鼻,冷冷的撂下一句話:「靠么,不爽不要做!關我屁事!」
這絕對是大有關係。
婦產科已經是不折不扣的瀕臨絕種,
全台368個鄉鎮當中,已有超過6成找不到婦產科醫師。更可怕的是,就算找到了,也可能不想、不願或不敢替人接生...
我們即將面對的是一個沒有婦產科醫師的未來。
© Kaleenakatt | Stock Free Images & Dreamstime Stock Photos
懷孕生產的過程中充滿了太多太多的變數與危機需要度過,需要婦產科醫師的協助。
但在短短的十年內,婦產科醫師的數量將由目前的二千人劇降到一千甚至八百以下,屆時孕婦所能夠得到的醫療資源將嚴重匱乏。
而孕婦的死亡率與婦產科醫師有相當直接的關聯。
也就是說前輩們費了半個世紀所達成的超低孕婦死亡率很可能會漸漸失控,而且攀升的速度可能會很快很快,快到不敢想像...
(請參閱:圖解女人生孩子的地方!(附精美彩圖,18禁! )
全台灣已經有許多地區陷入婦產科資源不足的困境,
而且依然迅速惡化之中。
(請參閱:分娩大樂透,抽了再上! )
依然會有鄉民說:「生孩子幹嘛要找醫生,找助產士不就得了!」
鄉民有所不知,近15年來,助產士核照人數驟減,助產師的核照人數亦相當有限。助產師助產士公會會員人數僅 712人。
(請參閱:撐過去,天國近了?! )
而登錄執業的人數更是稀少。
2011年全台灣登錄執業的助產士(師)僅只有 84位。比立法委員的席次還要少喔。
看來,想要仰賴助產士(師)生產,恐怕需要排隊排很久很久。
台東的婦產科醫師嚴重缺乏,已無法維持24小時急診,因此衛生署台東醫院、台東基督教醫院、台東馬偕醫院排班輪流負責。
除了婦產科,小兒科也得靠三間醫院輪流負責夜間急診。
如此的「花花輪班表」已經實現了「週一到週三,天天不一樣;初一、十五又換間。」
當發生緊急狀況時,還得熟記醫生的值班表,這可是會鬧出人命的。
(請參閱:天靈靈,地靈靈,醫生到底在哪裡? )
外科醫師的缺乏,除了會讓手術的等待時間越拉越長,另一個會影響到的便是意外事故的死亡率。
從美國的統計數字可以發現,意外事故死亡率和外科醫師的密度呈現相關。
在台灣,似乎也能看到類似的趨勢。
台北市的外科醫師密度最高,意外事故的死亡率也最低,在主要死因中排第十名。
而在東部地區外科醫師的密度極低,意外事故死亡率也就很高。台東縣的意外事故死亡率最高,更是該縣主要死因的第四位。
(請參閱:外科醫師少,少得真「要命」! )
「醫療崩壞,關我屁事!?」
看完這些事實,就能理解這哪裡是屁事,是死生大事啊!
「醫療崩壞」這個問題錯綜複雜,讓咱們一塊兒來理清頭緒,仔細探個究竟!
《醫療崩壞:烏托邦的實現與幻滅》
作者:劉育志
出版社:華成圖書
文章瀏覽人次:
文章分類
- 《皇冠雜誌》專欄 (12)
- 《漫畫:白姐姐的人體妙聽聞!》 (39)
- 《蘋果日報》專欄 (208)
- 《讀書‧誌》 (93)
- 《觀點‧誌》 (70)
- 《Curiosity Channel》好奇頻道 (61)